文化
2018.09.11 06:14 臺北時間

餐廳廚師年收12萬美金 哈佛推「外包同薪」破解低薪魔咒

哈佛大學從2002年開始推行「外包同薪」政策。(東方IC)
哈佛大學從2002年開始推行「外包同薪」政策。(東方IC)
Bonilla太太在哈佛大學的餐廳工作,她的時薪是每小時25美金,相當於台幣750元。光是匯率的轉換,讀者可能不易體會這樣的薪水有啥特別,但若比較今年初才剛大幅提高基本工資的西雅圖市(每小時15美金),和美國聯邦最低薪資(每小時7美金),就知道這樣的時薪有多麼優渥和令人艷羨。
除了在餐廳工作,Bonilla還兼差在學生宿舍煮飯,另外,她的先生也在商學院的餐廳當廚師,兩個人所有薪水加起來,家庭年收入上看12萬美金,相當於台幣360萬,輕鬆晉身中產階級。12年前兩人買下價值35萬美金的第二間房,把第一間房出租給親戚,賺取租金收入,如今兩人的女兒雖已上大學,每個月多出台幣5萬的教育開支,但夫妻倆卻不覺得特別吃力。
就在各國政府苦於貧富差距惡化,引發各式社會問題的今日,Bonilla一家人,以及其他和他們同樣在哈佛大學校園內工作,從校工、清潔員,到餐廳服務生的脫貧際遇,儼然成了新的勞工典範,以及學界爭相研討的成功個案。一般人直覺以為低層人員領高薪,應是哈佛強制拉高基本工資的結果,但實際上這一切都只是巧妙政策引導的良性發展。
事情的源頭要回溯到2001年4月,當時一群哈佛學生因為不滿校內部分員工領取不成比例的低薪,發起靜坐抗議,上百人搭帳棚,直接睡在校方高層辦公室門外,引起了哈佛校長關注,幾天後下令成立薪資調查委員會,責成Lawrence Katz等幾位知名經濟學者,研擬改善之道。委員會調閱資料後,發現從1994年到2001年,哈佛校園雇員的薪資平均下滑了7.4%,但不是經濟衰退所導致,而是「外包」造成的結果。
過去在1980年,哈佛直接聘請的校園內部員工有上千人,到了1996年卻只剩下260人。在此同時,學校員工的薪資持續下滑。委員會警覺到外包已成壓低營運成本的慣用手段,同時也導致了薪資倒退惡果,因此Katz決定建請校方從源頭做起,但並非強制拉高薪資,也非禁止外包,而是下令所有外包廠商員工,都必須與內部員工享有相同的薪資。
「這項政策的效果,是消弭了某些外包出去的經濟動機,」當地工會組織幹部Michael Kramer說。
這項「外包同薪」政策,一方面讓校方直接聘僱的內部員工擁有更多的薪資談判籌碼,不再懼怕要求加薪會讓校方轉而尋求外包,反而失去工作;另一方面又間接嘉惠外包廠商員工,因為他們的薪水會隨著內部員工的加薪而同步調升,兩股力量的運作的結果,是無需硬性調薪,也沒有掀起勞資對立,無形間就化解了低薪弊病。
資料來源:New York Times, The Guardia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