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8.10.18 18:52 臺北時間

楊力州《紅盒子》主軸一變再變 揭國寶藝師父子情結

紀錄片《紅盒子》中捕捉到87歲國寶級布袋戲藝師陳錫煌的精湛技藝。(後場提供)
紀錄片《紅盒子》中捕捉到87歲國寶級布袋戲藝師陳錫煌的精湛技藝。(後場提供)
繼《拔一條河》《那時此刻》之後,紀錄片導演楊力州又推出新作《紅盒子》。從拍攝到上映橫跨10年的《紅盒子》以國寶級布袋戲藝師陳錫煌為傳主,影片重心一改再改,三度轉折,由最初想拍精湛的技藝,到文化的傳承,最後則放在陳錫煌與父親李天祿的父子關係。楊力州形容該片,「精湛的技藝是表皮、傳承是血肉,父子才是靈魂。」
楊力州小時候最愛看電視上的金光布袋戲,由於知道楊力州愛看布袋戲,2006年朋友帶他去台原偶戲館,介紹他認識陳錫煌。第一次看到傳統布袋戲的楊力州發現陳錫煌的表演中,連小旦走路時肩膀都會動,讓他震撼不已,「怎麼木頭與布製作的偶裡面好像有肌肉」,因此動念想拍陳錫煌精湛的技藝。
跟隨陳錫煌拍攝布袋戲,不到1年,楊力州發現傳統文化的傳承很重要,也認識陳錫煌3個徒弟:大徒弟吳榮昌是三跪九叩拜師學藝、二徒弟黃武山是北藝大老師、三徒弟露西是法國女孩。楊力州認為技藝應有傳承,而且陳錫煌有個紅色盒子,裡面供奉戲神田都元帥,不管去哪表演都帶著,因此決定片名為《紅盒子》。「我很喜歡盒子的概念,似乎有秘密,紅色又是非常東方的色彩,紅盒子也象徵傳承。從影片的起伏故事線考量,陳師傅的紅盒子會傳給誰?很有懸念,我也很想知道,但沒多久我覺得這不是我想拍的主題。」
拍著拍著,楊力州發現陳錫煌的父子情結,包括李天祿如何壓抑這位異姓的長子(因李天祿入贅,長子陳錫煌從母姓),以及陳錫煌對父親的種種模仿。約在拍攝的第3、4年,有一天楊力州去陳錫煌家喝茶,聊到自己的畫家爸爸希望他也能當畫家,陳錫煌忽然對他說:「導演,如果有一天你發現你這輩子最大的對手是你父親,你會怎麼做?」這句話突如其來撞到楊力州,「如果我只拍技藝和紅盒子傳給誰,太淺了,因為陳師傅最在乎、最過不去的,是他與他的父親,因此我想呈現父子間的事情。」
布袋戲藝師陳錫煌(右)是楊力州紀錄片《紅盒子》中的靈魂人物。(後場提供)
楊力州強調,「陳錫煌有自己的名字,也有精彩的技藝,但外界卻經常以『李天祿的兒子』介紹他,終其一生他都在父親的影子底下,我們不知不覺的進入父親權勢的概念下,這也是我後來的反省與思考。」決定以父子關係為影片主軸後,《紅盒子》紀錄片又拍了4年,因私下師傅雖會和楊力州聊父親的事情,但打開攝影機就不說,楊力州也不強迫,就慢慢拍。
可是為了等陳錫煌談父親,又「僵持」許久,最後楊力州決定請主要受訪者一一到攝影棚,先放之前訪問片段,再請他們談想法,更希望這種方式可以讓陳錫煌開口。楊力州坦承,當時已沒招了,於是對陳錫煌說,「你有什麼話想和爸爸說,就說吧」。陳錫煌先誇父親是很好的人、大家都很喜歡,接著沉默大約30秒,忽然說,「我不知要對爸爸說什麼」。楊力州當場覺得,這種無話可說的答案,才是滿滿的答案。「因為他的父親已轉換另一個形式,田都元帥就是他哲學上的父親,我已經得到答案。」
楊力州說,那天在錄影棚拍完就開始剪片,「但這部片超厭世,不再像過往的作品總是告訴人們人生有希望。」看到傳統布袋戲的式微、藝師的凋零,楊力州也在《紅盒子》裡保留許多精彩細膩的布袋戲演出,但影片開場序言卻是《封神演義》李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楊力州感慨地表示,「我可以理解,兒子終其一生仰望父親、想成為他、超越他、甚至打敗他,這是每個兒子必須通過的過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