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18.10.24 05:58 臺北時間

【性教育衝過頭】作者寫給青少年看 30年大賣200萬冊

台北市立西松國小附設幼兒園「親子共讀」繪本《我從哪裡來?》詳細描述性愛過程,被家長質疑太過露骨。(讀者提供)
台北市立西松國小附設幼兒園「親子共讀」繪本《我從哪裡來?》詳細描述性愛過程,被家長質疑太過露骨。(讀者提供)
引發爭議的性教育繪本《我從哪裡來?》是由曾寫過暢銷書《山居歲月》的英國作家彼得.梅爾所寫。根據「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介紹,這是一本經典的性別教育圖畫書,全球銷售超過200萬冊,暢銷三十多年,是父母、老師的最佳性別教育幫手。
不過,博客來網路書店的作者簡介也提到,這是彼得.梅爾為了「青春期的青少年」創作的指引書,是否適合讓幼兒園的孩子讀,似乎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我從哪裡來?》中文版,最早是1990年由台灣遠流出版社出版,5年多前,親子天下出版社另外請人翻譯,重新出版,並請當時的台灣性教育學會理事長、馬偕醫學院副教授葉明莉以「輕鬆共讀,建立健康的性教育觀念」為題,寫了推薦序文。
《我從哪裡來?》插圖走可愛風,但文字被質疑尺度太大。(讀者提供)
葉明莉寫道:「這本書以自然輕鬆的角度,採取符合兒童心智理解的想像比喻和字眼,滿足孩子的求知慾…原本父母難以啟齒、無法描述的環節,在幽默風趣的圖文中都有了答案。」
葉明莉認為,把孩子的問題想得太複雜,或驚慌失措、支支吾吾,反而會讓孩子覺得「事情有古怪」,依孩子的年紀給予簡單、明確的回答,是最好的因應之道,尤其讀到作者毫不避諱地談論做愛時,別尷尬的卡住,因為孩子對這些字眼的理解,與父母心中對性愛細節的定義,是截然不同的。
《我從哪裡來?》描述性的文字非常直接,還會配上插畫說明。(讀者提供)
家扶基金會社會資源處處長林秀鳳則認為,幼兒園小朋友對性還很懵懂,性教育的重點應放在「身體自主權」,至於《我從哪裡來?》提到的性愛細節,應等到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再教,重點則要放在如何保護自己,避免性病、懷孕。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