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8.12.04 14:47 臺北時間

在台奉獻40年 羅慧夫高齡91歲辭世

羅慧夫醫師在台醫療奉獻40年,為台灣建立了許多第一,不僅解決了唇顎裂孩童的顏面症狀,更為山區提供巡迴醫療車服務,補足山區醫療資源不足的遺憾。(圖取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羅慧夫醫師在台醫療奉獻40年,為台灣建立了許多第一,不僅解決了唇顎裂孩童的顏面症狀,更為山區提供巡迴醫療車服務,補足山區醫療資源不足的遺憾。(圖取自羅慧夫顱顏基金會)
高齡91歲的羅慧夫顱顏基金會創辦人羅慧夫(Samuel Noordhoff)醫師,美國時間3日凌晨逝世,在台灣奉獻40年的羅慧夫,1959年以醫療傳教士身分抵台,為台灣創辦了第一個小兒麻痺中心、加護病房、燙傷中心等系統,將寶貴的青春歲月奉獻在台灣,被認為是台灣現代醫療最大的貢獻者。
為了與病人拉近距離,羅慧夫1959年抵台後,便馬上學習台語,讓不少病患因為「這個阿兜仔會講台灣話」的特點,與羅慧夫醫師拉近不少距離。抵台當年,羅慧夫不僅接下馬偕醫院的院長,更為台灣現代醫療創立許多「第一」,包括第一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加護病房、燙傷中心、自殺防治中心-生命線,以及為最缺乏醫療資源的山區,設立山地巡迴醫療車。
不捨台灣許多孩子飽受小兒麻痺苦,羅慧夫奔走各地從美國引進預防小兒麻痺的沙克疫苗,並設立小兒麻痺重建中心,讓台灣許多孩子免於罹患小兒麻痺的恐懼;羅慧夫醫師也是台灣顱顏整形外科之先河,因看見許多有唇顎裂孩子的家庭受社會觀感評論之苦,又缺乏醫療資源,羅慧夫捐出300多萬元的積蓄成立羅慧夫顱顏基金會,提供唇顎裂家庭更多醫療資源,並在長庚醫院設立顱顏中心,除了治療台灣唇顎裂孩子,也到海外缺乏醫療資源的國家,提供醫療服務。
1999年自長庚退休的羅慧夫,回到美國安養天年,晚年飽受帕金森氏症所苦,也罹患攝護腺癌,但在離開台灣時,羅慧夫醫師說道,在台灣的40年裡,他所付出的愛總是源源不絕地在向他湧去,無論是病患、同事或是台灣朋友,看著他的小病患從上學到出社會成為有用的人,都讓他確信「愛能彌補(Love Makes Whole)」。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