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12.24 11:06 臺北時間

【聖經新譯(下)】平反「舊約」地位 新譯本證實聖經確為文學巨著

多數舊約英譯本並不著重在表現文學意涵。
多數舊約英譯本並不著重在表現文學意涵。
「美國的猶太族群文化史,不管在文學還是藝術領域,都可以用小孩子被爸媽逼著唸希伯來文的嘟囔抱怨聲,作為共同的背景音。」
根據紐約時報這篇專訪,Robert Alter教授和其他美籍猶太人不同之處,在於他從小就對希伯來文非常感興趣,幾乎立刻就愛上這種和他有血緣的古老母語。青少年時期,在經過了成年禮和希伯來文夏令營的洗禮後,年輕的Alter抱著一本希伯來文字典苦讀,卻絲毫不以為苦。
「我當時想若能把字典裡所有東西記下來,這個語言就屬於我了,」Alter教授回憶。
Alter教授重新翻譯的這本《希伯來聖經》,更為人所熟知的名稱是《舊約聖經》。舊約是猶太教與天主教共通的文獻,卻被清教徒以後的基督徒看做是過時,重要性不如《新約》的「舊」經。成年後的Alter儘管對欽定版英譯本仍抱持敬畏,卻不斷在鑽研希伯來經文的過程中,深深感受到英譯本未能完整呈現原作文字之美,遑論其藝術性。
擁有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的Alter在閱讀《舊約》時的角度,明顯不同於教會人士或歷史學者,並不執著聖經與史實的契合度,而是從一位「作者」的觀點,來追蹤「作品」的敘事脈絡。過去聖經學者對於舊約中許多內容無法連貫,前後不通,均認為是編纂者為了增加文字份量,刻意「灌水」所致。但在Alter教授眼中,這儼然是個天大的誤會。
Alter教授相信聖經編纂者事實上是扮演著「編織人」或「編曲者」的角色。就以「創世紀」原文中提及亞當和夏娃時兩個矛盾的版本為例:其中一個版本說亞當和夏娃是一起被上帝創造出來的;另外一個版本卻寫著亞當是單獨出現,苦尋伴侶無著,最後上帝才取出亞當的肋骨,造了夏娃。 看似矛盾的經文,Alter教授卻從希伯來原文中發掘出這兩則故事的對比意象,以及文字對照的趣味,據以推論後世編纂者是為了文學效果,就彷彿一幅織錦畫一樣,刻意地讓兩個故事並陳。
「作者明知這兩段主題相互矛盾,卻違反了一貫的線性敘述,顯然是因為他覺得唯有如此才能傳達其文學意圖。」
重譯一部被全球信徒封為圭臬,還經過無數次增修的典籍,無論怎麼看都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艱鉅任務。但Alter教授的新譯本從上世紀90年代陸續出版後,卻受到各界──包括宗教人士──意外好評,累計銷量達到數十萬本,媲美任何暢銷文學作品,究其原因,或許正是因為他將聖經從沉甸甸的信仰和歷史包袱中解放出來,讓經典終於得以釋放其文學魅力。
「經典語句是有力量的,不僅是因為這些文字出自聖經,更重要的是它擲地有聲,能夠撼動人心,」Alter教授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