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國際

【被動式投資法(上)】學巴菲特躺著賺?指數型基金如何成為投資界的原子彈

20多年來,巴菲特給予投資人的建議一直是:不用多煩心,買指數型基金即可。(東方IC)
20多年來,巴菲特給予投資人的建議一直是:不用多煩心,買指數型基金即可。(東方IC)
號稱股神的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的理財智慧,讓全球許多投資人心嚮往之。20多年來,這位「奧瑪哈聖人」(Sage of Omaha)提供的建議始終如一:不用多煩心,買指數型基金即可。
事實上,今年稍早巴菲特才贏得了一項賭注,引發投資界側目。他和華爾街著名投資公司Protégé Partners比較雙方10年的投資成果,結果,巴菲特以126%的投資報酬率大勝對方的36%。
但股神這10年來根本沒花什麼力氣,因為他投資的是一檔僅僅追蹤美國股市的指數型基金;至於對手Protégé Partners則是動員200多位基金經理人,精挑細選了多檔對沖基金,10年內可能做出了成千上萬個買賣決策,而且每個決策恐怕還是經過研究公司財報、訪問經營團隊,還和華爾街分析師開會,琢磨多時後才做出的。
指數型基金是什麼?它真有那麼大的魔力,可以讓人躺著賺?
所謂指數型基金是追蹤某個市場指標,例如標普500指數、或開發中國家的債券,而且成本越低越好。有別於其他類型的基金是由基金經理人精挑細選投資的股票,指數型基金有些根本沒有經理人操盤,只須把投資組合調整為和指數成分股完全一致,因此,也號稱是「懶人投資法」,或被動型投資。
指數型基金起源可回溯1970年代,在2008年金融海嘯過後,投資人更是大幅度倒向被動型投資。據Investment Company Institute統計,目前,全球指數型基金管理著將近10兆美元的資產,幾乎是對沖基金和私募基金總合的兩倍大。
買過基金的人應該都知道,除了購買基金單位的資金之外,你還必須支付一筆管理費,這些費用都是流向基金經理人。指數型基金的問世,讓數百萬人省卻了幾十億美元的費用,而且,投資績效還比一般基金更好,巴菲特的賭注就是一個力證。10年下來,耗費大量心力與金錢的Protégé Partners,投資績效竟慘敗給巴菲特投資的那檔被動跟隨美股股指的基金。
《金融時報》指出,不誇張地說,被動型投資的興起,可能是過去半世紀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創新,它重塑了市場動能,並改造了金融產業。
1957年標準普爾推出第一個由電腦計算的股票指數,成分股都是當時美國規模最大的企業。「這是金融進入電子時代的一個象徵,」諾貝爾經濟學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表示。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