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9.01.10 07:58 臺北時間

【哲學S01E01】愛一個人 是愛他的身體還是愛他的腦?

如果你的女朋友突然消失,再見面時長相卻完全不一樣,說她經歷了換腦手術,也完全記得過去相處的細節,你還能重新愛上她嗎?(東方IC)
如果你的女朋友突然消失,再見面時長相卻完全不一樣,說她經歷了換腦手術,也完全記得過去相處的細節,你還能重新愛上她嗎?(東方IC)
《哲學好好玩》是「鏡文化為你朗讀」Podcast頻道,2019年起新策畫的知識型節目,希望給大家更多元豐富的聲音內容!目前為第一季,每季將有十集節目,固定每週四早上8:00上線,歡迎大家隨時收聽。
我們對於身體有很深的依戀,畢竟在日常生活中,辨識他人身分的主要依據都是身體。但身體真的能決定人格同一性嗎?如果你的親人完全失去記憶了,或者是他的記憶被別人取代了,我們對於身體作為判準這件事是否會動搖?
如果你得重症快死了,你願意跟別人交換身體,以換取生命嗎?交換完的人還是同一個你嗎?或者換個日常一點的例子: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為什麼是同一個我?這便是本集要介紹的哲學主題──人格同一性。
在今天的節目中,我會先用一本小說中的情節來開場,帶出要討論的問題,接著簡單介紹幾個重要的哲學主張,並輔以實例,讓大家對人格同一性的哲學問題,有概略式的理解。最後,說明這個哲學問題為什麼對我們的生活而言至關重大。

推理小說《無名之女》:動過換腦手術的女人

有一個故事是這樣寫的:一名男人邂逅了一名女人,兩人墜入愛河,陷入熱戀之中。不料,某一天女人卻人間蒸發、不告而別。心急如焚的男人到處尋覓伊人的蹤跡卻遍尋不著,就這樣過了一年。某日,男人下班之後,一名陌生女子攔住他,聲稱自己就是失蹤的女友;男人當然不信,因為眼前這名女人在外貌上完全是另一個人。
女人坦言,當年失蹤是因為被神祕的科學家綁架,動了換腦手術,她與另一名女人交換了大腦。男人剛開始覺得荒誕無稽,因為換腦手術並不存在,但卻逐漸被女人的說法說服,因為她不但記得他們之間的所有事,連個性與神韻都與過往女友如出一轍。就在男人逐漸認同這名女子就是前女友時,另一名女人出現了,她有著男人前女友的身體,卻擁有完全不同的記憶。看到熟悉的形貌,男人陷入錯亂了,到底他該如何認定這兩人的身分?他愛的人究竟是誰呢?
以上是小說《無名之女》的情節。這個故事所揭示的主題,正是哲學中所謂「人格同一性」,或稱「身分同一性」的問題。簡單說,一個人之所以能維持是同一個人,是因為他沒有失去什麼,才會一直是同一個人?換個方式問,一個人失去了什麼,就不再是同一個人了?

數量同一而非性質同一

在此必須注意,哲學上的同一性指的是數量同一,而非性質同一。這兩者的區分可用下列例子來說明。假設我拿了一顆紅球在手上,接著又從裝球的桶子中拿出一顆一模一樣的紅球,這時候,我們說這兩顆球是性質同一,因為他們具備一樣的性質,都是紅色並且形狀相同;但它們不是數量同一,因為不是同一顆球。在人格同一的哲學討論中,哲學家關注的是數量同一而非性質同一。

形上學的思考:所有零件都換過一輪的船,還是同一艘船嗎?

同一性的問題在哲學中,是屬於形上學的領域,我們可以先從沒有生命的物件考慮起。西元1世紀的作家普魯塔克,曾提出一個很有名的難題叫做「忒修斯之船」。大意是說,希臘神話中的英雄忒修斯所搭乘過的船被留下來當紀念,隨著時間推移,船體零件慢慢損壞,於是人們便將損壞的部分換新,如此反覆,直到有一天整艘船的零件全都換過了。試問:這艘船還是原來的忒修斯之船嗎?如果不是,它是從哪一刻開始不是的?為什麼?
同樣的狀況發生在人身上。現在的你跟二三十年前的你,其實也有很大的不同了,因為細胞會汰換更新,你的身體也跟忒修斯之船一樣更新過。如果說,我們認同一個人之所以為同一人,是因為維持同一個身體,那麼該如何面對忒修斯之船的挑戰?大部分的人大概都能認同,細胞更新的狀態並未改變一個人的人格同一性,因為它是漸進式的改變,而非一夕之間的巨變。如果我們能接受這樣的解釋,那麼身體的逐漸汰換更新,應該看成是同一身體的逐漸改變,或者說,維持著生理持續性。

換了殺人犯的腦,會有殺人犯的暴戾性格?

因為人有生理跟心理兩個面向。因此除了考慮身體的變化之外,心理面向也很重要。有時候我們會說:「你好像變了個人,跟以前都不一樣了。」這時候我們指的,可能是做事的方式或態度有改變,而不是真的說你變成另一人。
但是我們可以想像在某些情況,改變的幅度跟方式會讓我們懷疑,原來那個人已經不在了。例如,東野圭吾的小說《變身》,描述男主角因腦部損傷而接受部分腦移植手術,術後性情逐漸產生令人悚然的轉變,不但變得冷血殘酷,還帶有暴力與殺人傾向。原來男主角移植的腦是來自殺人犯,而對方正逐漸吞食他的人格。
不過,在哲學中,關於心理面向的討論通常聚焦在記憶的持續性。哲學家洛克曾想像過一個狀況,如果一個帶著前世記憶的王子靈魂,進入了一個剛被自身靈魂拋棄的補鞋匠身體,大部分人都會認為他與王子擁有同一個人格,因為他有著王子的言行。更準確地說,王子的記憶因具有持續性,因此決定了人格同一性。同樣地,在《變身》這個故事中,若殺人犯的記憶完全取代了主角的記憶,那麼主角這個人可以說是已經不存在了。
讓我們回到《無名之女》的故事。兩名女主角互相交換了身體,記憶則跟著大腦進入了新的身體。在這個狀況中,到底是身體決定了誰是誰,還是記憶?

身體持續性重要,還是記憶持續性比較重要?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樣的案例中,身體或記憶的持續性,的確是我們最先想到的兩個判斷依據。先談身體。我們對於身體有很深的依戀,畢竟在日常生活中,辨識他人身分的主要依據都是身體。但身體真的能決定人格同一性嗎?如果你的親人完全失去記憶了,或者是他的記憶被別人取代了,我們對於身體作為判準這件事是否會動搖?
在換腦的例子中,我們對於記憶的部分似乎也非常執著。事實上,在許多奇幻或科幻的作品中,常會有所謂附身的情節,亦即某個人的意識入侵到他人心中;這種案例跟換腦是非常相似的,可說是某人的記憶進到了另一人的身體,並將之取代。在這種狀況下,的確如洛克所說,我們似乎並不以被附身者的身體,來定義他的人格同一性,而是入侵者的記憶。
不過,我們仍然可以用另一個思想實驗來測試我們的直覺。一些科幻故事中常有星際旅行的情節。例如,要前往火星,你只需要走進地球的傳送站,進入傳送機並按下按鈕。這時機器會將你所有的生理資料,傳送到火星上的傳送站,利用火星上的原料,製造出一個一模一樣的你。這個新製造出來的你,不但有著看起來一樣的身體,就連記憶也沒有缺損。
當你在火星上醒來時,你的記憶會接續你在地球上按下按鈕的那一刻。但是,當你按下按鈕的那一刻,地球上的你會立刻被傳送機摧毀。換句話說,進行這樣的星際旅行,你必須犧牲你的身體,但記憶卻可以保存。試問:踏出火星傳送站的那個人,還是原本的你嗎?這類的哲學思想實驗讓我們明白,要解決這個哲學問題事實上沒有那麼容易。
有些人或許認為,人格同一的哲學議題沒有太大意義。換腦後或進行星際旅行後的人是誰,有那麼重要嗎?就如同在《無名之女》的故事中,把女主角當成一個新的人,重新愛上不就行了?她的名字或身分是什麼,似乎不是重點,因為決定她是誰只是一個「理論上」的問題,無法關涉到活生生的現實。

不只是思考遊戲

不過,問題其實沒有這麼單純。如果我們無法找到一個合理的判準,來決定人格同一性,在現實上會遇到很多困難。舉換腦為例,如果換腦前的人跟你有親屬關係,那麼換腦後這個親屬關係還存在嗎?如果無法決定這件事,你可能無法繼承遺產、無法決定跟繳稅有關的扶養關係、無法決定戶政資料要怎麼填寫,還有更多其他事情無法決定。
又或者,換腦後的人若犯了罪,那麼有前科的這個人,究竟要登記是誰呢?如果他發明了科技產品,專利是誰擁有?諸如此類的問題,在實務上的決定,可能都必須訴諸形上學的解答。可見人格同一性,事實上會牽連到跟我們息息相關的法律或社會關係,這個哲學問題絕不純粹是形而上的思考遊戲而已。
雖然哲學家對人格同一的問題仍爭論不休,但他們所提供的觀點都極富思考性,讓我們對「一個人之所以為同一個人」的條件,有多角度並且深入的認識。相信聽眾朋友在聽完今天的介紹,心中也有自己的看法。
下一集的節目,我們要談談另一個同樣很有趣的議題:你確定自己不是活在虛擬世界嗎?你怎麼能確定你感知到的一切都是真的,而非虛擬現實?歡迎大家一起來思考這個有如科幻小說情節的問題。

聽「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

  • 用iPhone訂閱:goo.gl/WQVkRS
  •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Podcast Addict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鏡文化 為你朗讀 / Mirror Culture」

還不知道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播客)是一個可以用手機訂閱的聲音頻道。訂閱「鏡文化為你朗讀」後,只要有新節目,手機就會自動幫你下載。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網頁版的用戶,也可以鏡週刊文化版官網,看到我們最新的節目。

💗 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跟愛的鼓勵:goo.gl/yzh6V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