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8.08.03 06:06 臺北時間

圖書館已過時 有亞馬遜就行?

地方的圖書館功能是否已被網路書店所取代?(東方IC)
地方的圖書館功能是否已被網路書店所取代?(東方IC)
一名紐約長島大學珀斯特分校的經濟教授,最近在美國《富比士》網站發表評論,認為地方的圖書館可以關門了,取代的方法是亞馬遜多開一些實體的書店,如此一來還可以節省很多納稅人的錢。
他的評論馬上引來討論,不少人強烈批判他的觀點,文章也被迅速下架。
上星期國內有議員質疑台北市的國中開給學生的暑假書單,引發了新聞的討論。
議員和家長的說法認為,市立圖書館的藏量有限,書單上的書「找遍圖書館就是借不到」,批評學校是「找家長麻煩」,甚至質疑是否圖利了書商。
不過有評論者從校方和教育的立場來看,認為圖書館借書是提供經濟弱勢者獲取知識的管道,學校的暑假書單目的是培養閱讀的能力與興趣,只想去圖書館借閱正反映了家長對於功課交差了事的心態,違背了提升閱讀風氣的本意。
美國的《富比士》新聞,上上個週末也出現了一篇和圖書館相關新聞。作者Panos Mourdoukoutas在文章中主張地方的圖書館「已經沒有用處」,圖書館在今日只是「浪費納稅人的錢,應該用亞馬遜書店取代」。
Mourdoukoutas在推特轉貼自己在《Forbes》的文章,宣稱應由亞馬遜取代地方圖書館以節省納稅人的錢。
這篇文章有超過20萬人瀏覽,不過《富比士》在隔天隨即將它撤下。編輯解釋撰稿者在文章裡探討的議題「超出他本身的專業領域」。
文章的作者Panos Mourdoukoutas是位經濟學教授,圖書館是否是他的「專業領域」確實可商榷。(甚至有批評者言之鑿鑿在推特上說他寫的是「業配文」,自己付錢讓雜誌網站刊登他的文章;不過這是錯誤的說法:他寫的評論是由《富比士》支付稿酬。)不過,他的圖書館無用論,確實引發人們對於圖書館在今日社會功能角色的討論。
按照Mourdoukoutas的主張,傳統的公立圖書館主要功能是借書,以及提供讀書的社群一個聚會的場所。如今這種功能在「第三方地點」可以做得更好。例如圖書館提供的閱讀社群和免費Wi-Fi,星巴克同樣可以提供;影音內容可以找Netflix和Amazon Prime;書店則有亞馬遜。「科技已讓實體書變成了收藏者的品項,實際上消除了對圖書館借閱服務的需求。」今天亞馬遜在美國的實體書店,不只提供書籍的閱覽,還可輕鬆取得全世界所有亞馬遜書籍資料庫的內容,因此亞馬遜書店自然優於圖書館。
位於紐約34街的亞馬遜實體書店。(東方IC)
反對者當然會說,但是圖書館是免費的,需要收費的亞馬遜怎麼能跟它相比!Mourdoukoutas對此也有回應,他在推特上說道:「地區的圖書館並不是免費的,房屋所有人必須繳交地方圖書館稅,我一年繳的是495美元。」
台灣或許沒有這種專款給地方圖書館的稅制,不過道理同樣成立:公立圖書館的經費多半來自政府稅收。如果亞馬遜比圖書館更能提供更方便、更有效率、支出成本更低的資訊服務,是否我們該把圖書館「過時的」公共服務刪除?
《Vox》作者Constance Grady的評論認為,Mourdoukoutas被撤的文章最大的問題在於,他的論點不只是在討論「辦圖書館到底划不划算」,同時也是而是在質疑圖書館做為「公共財」的地位。
Grady認為,圖書館就像其他有益於「公共的善」的公共服務,像是公立學校和消防局、公園和道路工程。即使我們身為納稅者自己不生小孩,我們也支持讓小孩子們上學,因為它對國家整體而言是件好事。
因此,圖書館和亞馬遜實體書店乍看之下似乎功能重疊,但兩者目的上大不同。圖書館是為公眾服務,而亞馬遜書店(或是其他複合式閱覽與餐飲服務連鎖店)則是遵循其商業模式追求獲利的最大化
Grady說,在亞馬遜書店裡面,擺的是經過演算法挑選的書籍和其他商品,包括了當月暢銷榜、線上暢銷書、及亞馬遜相關電子產品。教育大眾並不是亞馬遜的優先要務或是使命。
相較之下,圖書館的資金來自公眾,目的是為公眾服務。他們提供書籍、影音資料、音樂。它也提供上網和影印的服務,以及自修教育、就業職訓等資訊。
這似乎也是網路發達時代的矛盾之處。對大部分人來說,接收資訊簡易、而且通常是免費,我們很容易就輕忽了圖書館存在的必要性。反倒平常沒太多機會上圖書館,光是為每日三餐就忙得暈頭轉向、獲取資訊管道有限的人們,才是對圖書館資訊服務需求最殷切的一群人。
參考資料:Vox,Quartz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