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2.17 13:28 臺北時間

名導父母二度結婚又離婚 愛恨糾纏40年終於找到幸福

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的父母年輕時代愛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東昊提供)
導演帕威帕利科斯基的父母年輕時代愛得轟轟烈烈、熱熱鬧鬧。(東昊提供)
帕威帕利科斯基電影《沒有煙硝的愛情》拿下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日前又入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導演與攝影。受到肯定固然開心,但對帕利科斯基而言,影片還蘊含昇華轉化之後的私人情感,因為故事原型正是他父母40年的愛恨糾葛。雖然電影與真實差別很大,但男女主角的名字:維特(Wiktor)與蘇拉(Zula)卻分別來自導演雙親。
真實版的故事發生於1949年,那年叛逆的17歲富家女蘇拉逃家想參加芭蕾舞團,在華沙遇到比她年長10歲的醫學院學生維特,2人立即墜入愛河。導演帕利科斯基形容父母的外型出眾、有如1950年代的電影明星,父親高大、神祕而且非常英俊,有些像好萊塢男星葛雷哥萊畢克;母親則是熱情奔放的金髮美女,充滿生命力又情緒化。
維特後來成為醫師,但蘇拉只當了一陣子的舞者就改行當英文教師。2人的個性同樣有稜有角,相戀、吵鬧、分手、復合在他們的愛情裡不斷輪番登場,曾經鬧翻但還是結婚,並且有了2人唯一的孩子帕威帕利科斯基。帕利科斯基回憶道:「當時就像華沙的其他人一樣,住在只有2個房間與1個廚房的小公寓中,他們不停吵架、然後喝酒。」
《沒有煙硝的愛情》男女主角的名字:維特(Wiktor)與蘇拉(Zula)分別來自導演雙親。(東昊提供)
帕利科斯基父親風流成性,母親一旦發現也會毫不猶豫進行報復,彼此背叛傷害。即使2人都是有文化素養、受過教育的人,但衝突經常一觸即發。維特與蘇拉總是吵吵鬧鬧、旗鼓相當,有時甚至上演全武行、發生肢體暴力。
1968年維特與蘇拉第一次離婚,維特以政治理由移居德國,蘇拉後來也和眾多追求者中的一位結婚,帶著兒子帕利科斯基在1971年搬到倫敦。剛開始帕利科斯基以為只是到英國旅遊,後來才知道是跟著媽媽嫁過來,他有一度去德國投靠當醫師的爸爸,不久又重回英國念書,逐漸適應當地生活,從此落地生根。
不過父母分開幾年後,又在德國重聚,並各自離開原本的配偶,就像電影《沒有煙硝的愛情》裡的女主角嫁給義大利人又和男主角在巴黎復合。但父母每次重拾舊情都在享受短暫幸福後,又因個性問題把生活搞砸,再次結婚,還是離婚收場。
帕利科斯基的父母像命中注定般互相吸引又難以相處,分分合合、結婚離婚,如同季節更迭。他們最後落腳在慕尼黑,同樣因年紀漸長、健康不佳。母親早年跳芭蕾舞,因背部受傷而退出,曾為了脊椎側彎動過3次手術,後來得穿緊身胸衣;父親則因重度菸酒3次心臟病發。2人都不長命,一個57歲、一個67歲,卻一起過世。在過世前的2、3年,他們因老病疲累再沒力氣吵架,也知道世上沒有比對方更珍貴、更重要的了,終於成為最溫柔快樂的一對。
從1949年到1989年,父母40年的愛恨足跡遍及歐洲,也橫跨整個冷戰時代。帕利科斯基記得父親曾告訴他在1955年時跨越東西柏林邊界並不難,一心想到西方自由世界發展的父親到了西德一陣子,又回波蘭,因為覺得自己的人生在此。但1961年柏林圍牆高築後,人們才發現以前跨越邊界有多容易,此後邊防管制愈嚴格、分隔兩地的愛情也愈痛苦。後來他的父母都到了異國,直到終老都未能看見柏林圍牆拆除。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