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黃亮勛來說,年輕時組樂團叛逆的父親,與祖父分家,自己貸款買下廠房設備,不但白手起家,也是敢於創新的人。「他覺得做新的東西是重要的,他會一直想要跟傳統不一樣,當新舊對立,他會比較站在新的這一邊。」
黃亮勛被視為霹靂布袋戲第5代接班人。聊起最近的生活,「公司管理面的事情,占了我大概6、7成的時間,畢竟人這麼多,需要制定管理模式,做這些事情有時候覺得很乏味,雖然看劇本不會,但常會被打斷。」
他說話斯文,但有點內斂、謹慎。問他如果把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會是哪種題材?「不老騎士,就是那種一生想做的事情在那邊,想做創作,但又不能去作。」
這樣感覺你很壓抑?「一直都很壓抑,沒辦法完全以個體去存在的感覺,講話要思考代表自己還是公司?話不能隨便講,因為大家會關注你,如果沒有這層身分在的話,可以有很多想法很多意見,但現在是沒辦法,雖然有言論自由,但沒辦法自由。」最自由的時刻,是每天凌晨2點半入睡的時刻。
這壓抑的源頭,來自於一個可說是慘敗的登場。
那是2015年,《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電影推出,耗資3.5億, 然而全台票房僅2,000萬,可說是慘敗中的慘敗,甚至讓公司股價下跌。於是編劇之一,被視為第5代接班人的黃亮勛,就成了網友矛頭所指的對象。
黃亮勛學歷亮眼,大學是台大,研究所是政大,讀的是生化科技,更曾讀過台大復旦EMBA專班,以及到北京電影學院影視金融商學院進修。談到有網友酸諷,要他多讀些編劇書,他稍微低一下頭,苦笑了一下。「我沒什麼專長,念書特別厲害。」
《東離劍遊記1、2》非常成功,但《奇人密碼》的時候,應該比較挫折,那時怎麼度過的?
「那時候30歲,本來我是個重度PTT使用者,大學時期就掛在PTT上,是個超級鄉民,對於網友的生態還算蠻了解的,當成為他們的焦點,那感覺完全不一樣,蠻失望的,但同時也省思,我自己過去也跟他們一樣,整天在網路上罵,沒有了解背後的原因。」

「那時候當然很傷心,知道自己該學習的東西需要更多,對於人生的看法,都有些不大一樣,所以蠻感謝這段經歷。」聊到這邊,黃亮勛也進一步解釋,當時媒體宣傳將他塑造成主導電影的人,但其實,「我那時才進公司2年,不太可能直接做這件事,只是參與,一個2億多的投資,有外部投資人,不太可能把這麼大的事情交給一個新人,公司有才華的人蠻多的。」
「其實我也是想創作,有時我會想,奇人密碼我多參與一點,會不會更好?因為很多問題我事先知道。劇本我參與比較多,加我共4個編劇一起寫,那時候我看劇本問題沒有這麼大,主要是類型不夠明確,到底是聚焦給6到12歲的小朋友看?還是做為一個賀歲片給大眾看?那個創作思維不一樣,所以很搖擺,甚至說要不要考慮霹靂的戲迷?就是因為這些很模糊,造成劇本沒有辦法有一致性。」
失敗的經驗是積累。「現在對整個電影市場比較了解,今天再回頭做,就比較不會發生錯誤,之前是以編劇角度參與,現在我已經做過監製,從監製的角度來看,目標會比較明確,作品會比較完整,目標觀眾也會比較確定,不會再發生奇人密碼的問題。」
出身世家望族,又是高學歷,人生初登場就慘敗,自尊心的打擊是相當大的,當時父母親可有安慰?「我父母比我難過,要怎麼安慰我?我安慰他們的方式,是跟他們說我沒有那麼難過,我很好。」
他的微笑帶了點苦味,「當然我也很不好,自己很不好還要安慰2個老人(父母),再安慰公司所有參與電影的同事。」
壓抑是生活常態,過去讀書時組樂團、寫歌的快樂,成了太遙遠的回憶。「如果當一個純粹的創作者,多開心。」他感慨,整個家族都是創作者,而他目前走經營路線,「主要是公司欠缺這樣的人,以整個組織來講,我做這個工作比較有幫助,而且我理解創作者的心情。」
「重點是怎麼樣讓這事情順暢,可以持續進行而且有發展性。他們以前是一群創作者帶著一群創作者衝,這可以成功1、2次,但不一定永遠成功,最後要回到一種作業方式,還有制度去輔助,人員的成長也是要規劃,不能一直去消耗他們的創作能量。」
黃亮勛喜歡皮克斯動畫電影,也欣賞迪士尼的CEO勞勃·艾格( Robert Allen "Bob" Iger )。認為電影的成功來自於一個好的監製。「導演有他的藝術才華很重要,在目前這個時代,給他們一個好的創作環境,是更重要的,因為現實的事情太多了,有很多後端層面要去考慮,從預算到市場,要把整個過程梳理成一個明確安穩的環境。」
所以你期待自己成為很好的監製?「我是希望還能回去寫劇本啦,只是我在當監製的角色。」顯然,這份壓抑感還要持續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