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19.04.25 05:58 臺北時間

【哲學S02E01】連犯罪都可以是種「美」? 你所不知道關於美的6個前提 

你覺得這張圖美嗎?美在生活當中又有什麼功用?這一集要來探討的就是審美的對象與關於美的六個前題。(東方IC)
你覺得這張圖美嗎?美在生活當中又有什麼功用?這一集要來探討的就是審美的對象與關於美的六個前題。(東方IC)
好好玩系列知識型節目,全新一季節目從4/24(三)早上6:00開播啦!每週三語言好好玩、週四哲學好好玩與週五的心理學好好玩,都以全新面貌及更多元的形式播出,每天睜開眼睛、戴上耳機,就能把知識輕鬆帶上路。
第二季的第零集節目預告與第一集將同天播出,文末也有好好玩節目的最新動向,歡迎大家與我們更密切互動!
“如此看來,美可以體現在各式各樣的事物之中,不論是抽象的事物,還是具體的事物,都可以找到美。美在我們生活中可謂無所不在,我們常常都在談論美。但是關於審美這件事情有沒有什麼原則可言?一般我們會認為審美是很個人、很主觀的事,但事實上,關於審美這個活動其實是有一些共識存在的,這些共識可以看成是審美討論的基本前提,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認為有爭議。”

審美對象有哪些:人美、大自然美、心美,連死亡都能美?

欣賞美麗的事物是人的天性。誰不喜歡看俊男美女?自古以來就有選美比賽,大學校園內也常有校花校草的選拔賽。當然,我們不只欣賞別人的外表,也希望自己看起來漂漂亮亮,所以會打扮自己。然而,我們的審美對象不只是人,還包括很多其他東西。
在生活中,大自然也是常見的審美對象,應該沒有人不喜歡看美麗的景色。許多人喜歡在週末時到郊外踏青,看看樹林、花草、流水與藍天,紓解壓力。當自然環境被破壞時,我們也會予以譴責,可見自然之美對我們而言有多麼重要。
但我們的審美對象不是只有人與自然,還包括藝術作品。評價作品好壞一個最常見的標準,就是美不美。如果看了一幅畫後感到非常愉悅,我們對它的評價可能就會很高;相反的,一個缺乏美感的作品,往往不會得到太高的評價。一般而言,我們對作品的好感,會與作品的美感成正比。
不論是人、大自然還是藝術品,都是具體的事物。但我們的審美對象,卻也可以是抽象的事物。例如,如果一位美女心地善良,我們會說她人美心也美。有時候,連想法也可以是美的。當一個無可救藥的浪漫主義者訴說他對未來的嚮往,你可能會覺得他的想法很不切實際,但聽起來真是太美了。
抽象事物的美還可以推得更遠。例如,偉大的數學證明也常常被形容成是美的。跟數學證明很類似的美感也常出現在推理小說中。當偵探用了很俐落的邏輯解開一個謎團,或者兇手用了一個很巧妙的犯罪手法犯案,我們往往會用漂亮或美來形容。
最後,美甚至可以用來形容死亡。芥川龍之介著名的短篇小說〈地獄變〉,敘述一名畫師在目睹女兒慘遭火刑後,受到那一幕的震撼,才畫出了絕美的作品。另一個美麗的死亡例子發生在1947年,一名女孩從紐約帝國大廈的86樓跳樓自殺,在她墜樓死亡過後4分鐘,一名攝影系的學生拍下了屍體的照片,照片中的死者衣著整齊,面容安詳,屍身完整,彷彿只是安靜地沉睡了,這張照片後來被認為呈現出有史以來最美麗的自殺場景。

那些條件會讓你覺得美? 六個美的前提

如此看來,美可以體現在各式各樣的事物之中,不論是從抽象的、還是具體的事物,都可以找到美。美在我們生活中可謂無所不在,我們常常談論美,但是「審美」這件事情,有沒有什麼原則可言呢?一般我們會認為審美是很個人、很主觀的事,但事實上,「審美」這個活動其實是有一些共識存在的,這些共識可以看成是審美討論的基本前提,大部分的人應該都不會認為有爭議。這些基本前提總共有6個,底下針對這6點做簡單的說明。
首先,美可以讓我們感到愉悅。這個說法不證自明。美麗的事物能夠取悅我們,讓我們感到舒服,常常還有療癒的效果。追求美好像是一種本能,因為它可以帶來美好的感覺。除了患有精神疾病的人之外,恐怕沒有人會壓抑自己不要去欣賞美麗的事物吧。
第二個可能沒有爭議的前提是,美具有可比較性。我們常常會比較兩個事物的美感,並試著去判斷哪一個比較美,哪一個比較不美。很多時候,這種判斷很難做出來,因為可能兩邊的美不分軒輊,或者根本很難比較。例如,到底是太魯閣的景色比較美、還是阿里山的景色比較美?這很難說。但也有很多時候,雙方的高下之分是很明顯的,就像你可能會覺得藝人A比藝人B實在漂亮太多,怎麼可能會有人說藝人B是美女呢?A比B漂亮似乎是客觀的事實。這裡要注意的是,這個前提只說明了美有「可比較性」,但並沒有承認美具有客觀性。也許有人覺得太魯閣的景色比阿里山要來得美,也許有人覺得藝人B比A漂亮,但這不是此處的重點。重點在於,不管在具體案例中我們的審美判斷是什麼,美常常是可以有高下之分的。
第三個基本前提,如果某事物是美的,那麼美永遠會是我們關注該事物的理由之一。我們無法將視線從一個美麗的人、或一幅美麗的畫移開;相反的,我們會不自覺,或者說情不自禁地,注視著它,直到看累了或者被迫移開視線。有時候,我們是先注意到某事物的非美感面向,但當發現了該事物具備相當的美感,就會因為它美而關注它。例如,假設到國外旅行住進了一間飯店,因為太匆忙而沒有仔細打量它的外觀,只知道內部裝潢十分氣派、感覺很舒適;後來走到外面,無意中發現整棟建築的外觀設計得很美,這時候你的視線就僅僅只因為美而被吸引,而且還因為美讓你願意再多看一眼。即使飯店住起來很舒適,你也很難忘記它很美這件事。也就是說,美本身就足夠成為一個我們關注的理由。
下一件大家可能會同意的事是,美是品味判斷的核心。我們常常會做出關於品味的判斷。例如,你可能會覺得聽古典樂的人音樂品味比較好,或者是你會覺得有些人穿衣服品味不好。當做出這些判斷時,你的主要依據是什麼?說穿了,其實就是美不美。你覺得聽古典樂的人具備較高的品味,是因為古典樂比流行音樂優美;你覺得你的朋友穿衣服品味不好,是因為她的穿搭讓你覺得很難看,也就是沒有美感。
還有一個關於審美的重要前提常被忽略。審美判斷是關於對象,而不是關於主體。當我說:「這朵花好美!」我的意思是這朵花「本身」很美,也就是說,美是這朵花的一個特質,而我指涉到這個對象身上的一個特質。我是在描述這朵花,而非描述我自己的任何事,例如我的心理狀態。
最後一件值得注意的事是:關於二手的審美判斷。很多事情可以有二手的判斷,也就是仰賴別人來幫你做判斷。例如,假設你從來沒去過日本,但打算暑假前往日本自助旅行,剛好有一名朋友先去了,你便可以詢問他一些旅行細節,諸如可能要準備多少錢,或哪個地點比較好逛等。這些事情不需要親身經驗才能做出判斷,因為你可以仰賴友人的判斷。但審美判斷就不一樣了。某個明星美不美,不是朋友說了算,而要你親自看過才知道;一首音樂好不好聽,要你親自聽過才知道,不是朋友說了算。在美的領域裡面,沒有「二手判斷」這件事,別人永遠無法替你決定一件事物美不美。
關於最後這點,有人可能會認為二手判斷還是可能的。如果你很相信某個評論家,將他的話奉為聖旨,那為什麼他的判斷不能代替你的?事實上,科學知識都是來自二手判斷,我們都是透過科學家才得以認識這個世界,而不是親身去面對並研究自然界。那這與美的領域有什麼不同?當然不同。就算信任評論家的判斷,那也不代表他的判斷就取代了你的判斷,只有等到親身接觸了作品,你才能下出自己的判斷。你的判斷當然可能跟你崇拜的評論家一樣,但重點在於──在親自面對作品之前,你對作品的意見都不能真正算是你的意見。如果有人問你:「你覺得某某明星漂不漂亮?」你回答:「覺得很漂亮」,對方問你原因,你卻說:「因為好朋友覺得很漂亮,所以我覺得很漂亮」,這樣的回覆應該會讓人覺得你腦袋是不是有問題。

審美究竟是客觀 vs. 主觀?

以上這些審美的共識看似沒有爭議,其實卻暗藏衝突。前面說過,我們的審美判斷是關於「對象」。當說一個人很漂亮,我可以進一步提出理由來支持這個判斷,例如她的身材穠纖合度、高挑,這些都指涉了審美對象本身具有的一些特質。
問題來了,如果這些理由真的可以支持我的結論,那不就說明了可以有二手的審美判斷?也就是說,只要你掌握了美的特徵,並且知道某個人是否具備那些特徵,你不需要親自看過便可以判斷她美不美。這意味著,審美判斷是有客觀性可言的。但我們似乎又能同意,那些拿來支持審美判斷的理由往往都可以被反駁。身材穠纖合度或高挑就一定好看嗎?好像不一定。如果是這樣的話,這些理由還是理由嗎?這麼一來審美判斷不就變成主觀了?這邊的難題很燒腦,就留給各位去傷腦筋了。
在下一集的節目中,我們要談談簡約的美。什麼是簡約的美?這種美跟建築還有街景有什麼關係呢?這是《哲學好好玩》,鏡文化製作播出的播客節目,歡迎大家到鏡文化粉絲專頁和「鏡文化podcast社群」討論播客,我是主持人林斯諺,我們下週四早上再見。
參考文獻:Scruton, R. 2011. Beauty: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聽「鏡文化 為你朗讀」聲音頻道

  • 用iPhone訂閱:goo.gl/WQVkRS
  • 若為Android系統使用者,可下載Google Podcasts或其他聆聽Podcast的軟體,並搜尋「鏡文化 為你朗讀 / Mirror Culture」

還不知道什麼是Podcast?

Podcast(播客)是一個可以用手機訂閱的聲音頻道。訂閱「鏡文化為你朗讀」後,只要有新節目,手機就會自動幫你下載。讓我們的聲音,陪你度過各個你通勤、跑步、洗碗的零碎時間。網頁版的用戶,也可以鏡週刊文化版官網,看到我們最新的節目。

💗 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跟愛的鼓勵:goo.gl/yzh6Vk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