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5.09 06:23 臺北時間

歌手上節目自費請和聲 這位大牌出手最闊綽

馬毓芬在業界經營37年,見證和聲在流行音樂產業的演進。
馬毓芬在業界經營37年,見證和聲在流行音樂產業的演進。
趕上80年代大型綜藝節目及歌廳秀風行的列車,馬毓芬就讀輔仁大學德文系課餘就開始和聲,一週最多參加3天節目錄影,舉凡文章、崔苔菁、蘇芮、黃鶯鶯等大牌藝人都喜歡找她,「為求表現,當紅歌手上節目要自備和聲,某次葉啟田上《雙星報喜》大手筆請了6位和聲,從此成為一種流行。」
和聲日漸受到重視,促使馬毓芬打消赴德國念古典聲樂的念頭,全心投入和聲產業,加上受西洋流行樂壇帶動影響,如今和聲已扮演現場演唱的重要角色。她舉瑪丹娜(Madonna)、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現場演唱常見和聲陪同唱跳,改變主唱從頭唱到尾的形態,「現在音樂表現更複雜,不可能一個人獨攬,和聲可以增加表演層次,也讓歌手有喘息空間,不可或缺。」
劉若英(左一)在演唱會與身後樂手互動,介紹由馬毓芬(右二)領軍的和聲團隊。(東方IC)
歐美國家因重視和聲產業,不但有音樂學校設立專門科系課程,更有完整的工會制度。馬毓芬陪同李玟赴美國演出時,就有當地和聲加入,和聲工會人員會從旁協調,保護其工作權利。相較之下,台灣幾乎是主修古典聲樂或樂手半路出家,缺乏流行音樂的專業機構培育,靠的是做中學。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