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5.14 05:25 臺北時間

觀眾難累積 蔡明亮驚覺問題癥結在這裡

蔡明亮(右一)為了賣票經常前往街頭或大學院校,並親切與影迷合影,左一為李康生。(翻攝自蔡明亮臉書)
蔡明亮(右一)為了賣票經常前往街頭或大學院校,並親切與影迷合影,左一為李康生。(翻攝自蔡明亮臉書)
蔡明亮導演對於賣票行銷很有一套,但從2001年起實地操作幾年下來,他逐漸發現,每次買票的都是新的一批觀眾,並沒有累積。苦思原因,終於找到了答案,「我去歐洲的美術館或影展,觀眾結構幾乎是全民的,老中青都有,可是在台灣或亞洲大概都是學生。我覺得這是全民的教育問題,這類的觀眾肯定不是靠戲院、電視培養出來的,一定有個很強的東西,我後來知道,它叫美術館。」
與此同時,蔡明亮電影的特質陸續受藝術界重視。2007年他將應坎城影展60週年之邀拍攝的短片《是夢》,結合重現舊戲院概念的裝置藝術,參加威尼斯雙年展。不久後,羅浮宮出資拍攝蔡明亮的電影《臉》,並永久典藏。
由羅浮宮投資典藏的《臉》讓蔡明亮與美術館的合作有更深的連結。(汯呄霖提供,攝影:William Laxton)
在台灣發行《臉》時,蔡明亮又有新的點子,「它是羅浮宮作品,我出不了手,沒上街賣票。但戲院上映後,我帶著35釐米放映機,找各縣市文化局,請他們包場,一直包到金馬澎湖。有點儀式性的做完,就打住了。」該片票房不差,約有4、500萬,但蔡明亮不賣電視版權、發行DVD,改推出他手繪的限量蒐藏箱,提升典藏價值。
2013年蔡明亮電影《郊遊》先獲威尼斯影展評審團大獎、接著男主角李康生得金馬影帝,一片叫好聲中,蔡明亮卻很清楚自己的定位。影片只在戲院上映50場,完售不再加場,「我要去美術館,而且拍片前,就先和北師美術館講好。到美術館,就是要推行教育、培養新一輩的觀眾。」
更新時間|2023.09.12 20:2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