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6.06 06:43 臺北時間

【中國九〇後眼中的六四(上)】他們未必無感 他們只是不說

2019年5月31日,六四三十年之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值勤的中國武警。(東方IC)
2019年5月31日,六四三十年之後,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值勤的中國武警。(東方IC)
九〇後出生的新一代中國年輕人,怎樣看待發生在八九年的「六四事件」?
六四一到,中國就加強媒體和網路的緊密控管,整個民族似乎也對30年前改變歷史的事件集體失憶。不過,《時代雜誌》作家費許(Eric Fish)在評論六四的文章中認為,中國九〇後的年輕人,即便從未曾經歷六四的年代,他們對歷史的認知也有複雜的多面樣貌。
每年到了六四前後,拿當年天安門廣場的學生和如今的中國年輕人做比較,似乎成了西方媒體不成文傳統。當年學生的慷慨激昂疾呼改革,正好對照了新一代年輕人全無革命的熱情,對六四呈現集體的冷漠與失憶。
這種看法其來有自,畢竟當年鎮壓的槍聲還未落,當局就已開始強制性的遺忘工程。至今官方對這場「春夏之交的動亂」依然三緘其口。強大的防火牆和網路審查封鎖了任何討論或紀念。有些人甚至認為,現在連這些箝制的做法也都不再必要。因為三十年來的經濟改革,加上共黨「愛國教育」鼓吹宣揚,如今中國年輕人或忙於追求物質財富,或沉醉中國崛起的偉大光榮,無暇再去關心六四。
不過,曾寫過《中國千禧一代:要世代》(China's Millennials: The Want Generation)的《時代雜誌》記者費許認為,數以億計在八九年之後才出生的中國人,雖然不曾存有對六四的片刻記憶,但是他們當中仍有不少人的認知和想法超乎人們對這個世代的期待。
費許說,過去他在寫書過程中,曾訪問了上百個中國來自不同地區和社經地位的年輕人。對話內容不時會提到天安門,真正讓他驚訝的是,這個話題往往是對方主動提起的。
在深圳,他曾採訪一個89年出生的外地勞工。他問費許:「你知道六四嗎?」在他還沒回答之前,這個年輕人已經開始模仿起機槍掃射。費許說,他甚至還知道六四的罹難者當中工人占了較多數,而不是學生。他也認為政府依然「非常腐敗」,不過至少國家的經濟和政治目前是朝向正面的方向。
還有一次,費許說他在山東採訪一名女高中生。她同樣曾經聽同學模糊談論過六四事件。她笑笑說:「不過政府不讓我們知道這類的事。」費許利用翻牆軟體讓這個學生查看六四的相關報導,她立刻津津有味地閱讀這些資訊。不過費許也說,六四的新知雖然讓她大感驚訝,「隔天她又回到自己的功課」,她新得知的六四訊息似乎只不過是「一個有趣的歷史註腳」。
兩名北京人民大學的研究生對於六四有比較複雜的情緒。其中一個說:「我為學生們感到難過,但政治上來說,或許這是必要的。」他提到了當年示威者內部的矛盾以及一些激進的學運領袖的專制傾向。另一人則說:「當事情成了歷史,看起來就變得不大一樣。」他宣稱以血腥的鎮壓來結束動亂促成了經濟上的必要改革。
另外費許也提到,五年前有一群中國學者因舉行六四周年紀念活動而遭北京拘押。當時一群九零後的學生為此曾發起了一項大膽的網路活動:公開自己的照片並留言支持紀念活動。其中一個留言寫著:「我們是九零後,你說我們不成熟、反叛、野性。但我們絕沒有腦死!」
費許訪問了其中一位學生,她承認自己可能比其他同輩的人更敢言,不過她也看到更多年輕人的社會良知。她說:「我們比起過去進步的一點是,現在的年輕人願意討論一些過去得人不敢觸碰的話題。」以六四為例,「九零後對學習和創新有更強的渴望,他們願意跨越教育的侷限去學習瞭解真正的歷史。我認為九零後來推動民主和憲政很有希望。」
費許說,整體來說,在他訪問的對象當中,對於六四天安門一無所知的年輕人反而才是特例。他們瞭解程度以及同情對象則呈現多種樣貌,有些激情的民族主義者支持當年中共「平定動亂」,也有人期待新一波浪潮終將把共黨推翻。
這些受訪的中國年輕人對六四看法不見得具代表性。不過費許認為,或許這才是重點。多年來,北京用洗腦的方式對年輕人灌輸六四事件的官方說法。但對年輕世代而言,官方的說法不過是眾多說法的其中之一而已。
強大的思想檢查監控終究有極限,九零後不見得對六四無知冷漠,他們也許只是暫時不說。
參考資料:Time, Financial Time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