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7.29 06:32 臺北時間

【英國新首相(上)】金髮怪人的脫歐考驗

2019年7月24日,英國保守黨魁強森在白金漢宮由英國女王正式任命成為首相。(達志影像)
2019年7月24日,英國保守黨魁強森在白金漢宮由英國女王正式任命成為首相。(達志影像)
「英國版川普」強森(Boris Johnson)星期三(7月25日)正式成為英國首相。當英美等老牌民主國家紛紛選出非典的政治領袖,「典型」一詞在政壇現在大概也需要重新定。
崇拜他的人讚他是天才,討厭他的人笑他是「掃把頭的大騙子」(a giant liar with a mop of hair)、「惡搞的白痴」(basso-buffo idiot)。強森現在的頭銜則是英國史上第77任首相。
他和第76任的梅伊同樣是在重大政治危機下入主唐寧街10號,不過兩個人是截然不同的對比。
梅伊在2016年上台時,英國正陷入脫歐公投後巨大震撼。她被黨內視為是可靠、無私、務實的領導人,有望把英國人團結起來,共同面對脫歐的嚴峻挑戰。
不過她失敗了。
2019年7月4日,競選黨魁期間,強森走訪食品工廠體驗製作香腸。(東方IC)

信心喊話他一流

三年之後,面對同樣的難題,這次保守黨選了不一樣的解答。不管喜不喜歡強森,大概都沒有人會用務實或可靠來形容他。不過他也有梅伊欠缺的優點--梅伊拙於傳達英國在脫歐後正面、積極、有療癒的願景。而強森雖然被人批評愛打高空,但是他說起話來總是信心滿滿,永遠樂觀。
「在三年來毫無根據的自我懷疑之後,現在該是改變話題的時候了。」就職後他在官邸戶外的陽光下對著媒體和民眾如此說,「懷疑的人、看壞的人、唱衰的人,他們都大錯特錯了。」 「那些說我們不可能準備好的人」,我要跟他們說:「不要低估這個國家。不要低估我們組織的能力和決心。」 儘管遠處有示威者的抗議聲。

脫歐協議危機再現

英國脫歐之路未來依然充滿變數,歐盟主席榮克毫不客氣推翻了強森要求重擬脫歐協議的要求。按照日程,英國將在10月31日脫離歐盟。梅伊在過去兩年來歷經與歐盟的談判後,始終仍無法說服國會接受協議。所有人心知肚明,在未來不到一百天的時間裡, 想循慣有模式達成協議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但是強森拿出了美國的阿波羅計畫來舉例,信誓旦旦承諾會「做出新的協議,一個更好的協議。」
在《紐約客》Sam Knight的一篇<強森到底能多瘋狂?>(Just How Crazy Is Johnson?)的評論認為,強森如果是在承平時代,也許會是個有趣的首相,或者至少無害。不過,脫歐公投已經定義了過去三年來英國政治的侷限,而強森本人則是這個困境的始作俑者之一。強森的瘋狂計畫,可能只剩「無協議脫歐」;再不然,就是讓人相信他真的要無協議脫歐而不得不就範。他上任後,馬上延攬當年主持脫歐公投選戰的「大當家」康明斯(Dominic Cummings)入閣,似乎說明他已在設想這個不堪想像的情況。

一切只是過場

Sam Knight也認為,從過去的從政紀錄來看,強森「缺乏效率」,他真正比較在乎的是取得權力,但不大在乎取得權力後該如何用它。他說倫敦市長是強森擔任過最重要的行政職,但表現只能算中規中矩,「不好不壞,沒有重大政治提案 . . . 離開後也未給倫敦留下什麼」。而儘管強森長期支持脫歐主張,擔任外相正是他大展長才的機會,他的表現卻是一塌糊塗,被同黨幕僚形容是「留下一堆爛攤子」。
《大西洋期刊》Tom McTague有一篇對強森的詳細介紹,標題用<強森與他的命運相遇>來形容他的首相。文中說他從小的志願就是成為「世界之王」。強森自己也曾用拉丁文cursus honorum(字面的意思是「榮耀之路」,指的是羅馬時代的官員晉升體系)形容自己人生是一幅不斷攀爬的升官圖。
以這角度來看,從他2001年成為國會議員開始,不管他是擔任倫敦市長、挑戰黨魁、主導脫歐公投、到出任外相,他的從政治之路的各種職位,經常被外界解讀只是他準備首相大位的過場。
參考資料:New Yorker, Atlantic, New York Times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