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8.06 06:28 臺北時間

藝術片考驗觀眾耐力 他坦言被蔡明亮的電影逼到極限

利認為,藝術片可以多方嘗試、冒險,挑戰觀眾的極限,圖為蔡明亮的《郊遊》。(翻攝自culture.ntpc.gov.tw)
利認為,藝術片可以多方嘗試、冒險,挑戰觀眾的極限,圖為蔡明亮的《郊遊》。(翻攝自culture.ntpc.gov.tw)
泰國名導阿比查邦(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御用剪輯師利查泰米提古( Lee Chatametikool),與不少資深導演長期配合。他表示,包括阿比查邦在內的導演,都很信任他,會讓他先剪影片的初剪,「這種做法很好。」
他表示,因為導演拍完片後,最好要抽離2週到1個月,由剪輯師在那段時間先剪出第1版。休息一陣子之後,導演較能站在觀眾的立場、帶著新鮮的角度看自己執導的作品。
利會根據劇本先剪第1個版本給導演看,討論需要調整或保留的段落,再一起修改。意見不合時,他會先釐清原因:「如果是個人偏好,我通常會順導演的意。若會影響觀眾對角色的看法或對故事的詮釋,我就據理力爭,試著找到解決方案。」
雖然,利會盡力設服導演接受,但未必每次都能如願。實在僵持不下,導演還是有最後決定權,「畢竟他們是創作者,要在映後座談會上面對觀眾的提問。」
利查泰米堤古因泰國電影《戀愛症候群》拿下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翻攝自Filmgrab.com)
入行近20年,利經手剪輯的作品逾30部,有商業電影,也有藝術片,兩者觀眾群不同,他思考的方向也不一樣。商業片希望招徠廣大的觀眾,因此要把故事剪得更順暢、吸引不同的族群。觀眾也期待商業片具娛樂性,他會把這些因素考慮進去。
利說:「商業片不是要觀眾去思考,而是當下的感受,例如難過、快樂或驚嚇等。一旦走出戲院,又能回到現實生活。」
至於藝術片可以冒點風險、多方嘗試,挑戰觀眾的極限,甚至讓他們覺得不舒服或無聊,總之要無所不用其極地去探索電影的可能性。他以蔡明亮導演的《郊遊》為例:「最後一個場景,連我都覺得快要到極限了,考驗我的耐力,這樣的鏡頭只適用於藝術電影。」
因此,如果要觀眾盯著看長達10、15或20分鐘的鏡頭,他剪輯藝術片時會思考:這個鏡頭會為觀者帶來什麼影響? 他認為,一部較個人化的電影,最終目的是觀眾看完後、畫面仍在腦海中縈繞不去,一再回味、感受,即使過了半個月或1個月,還是會記得。

利查泰米提古 小檔案

1976年,生於菲律賓宿霧

導演、剪輯師、後期製片

執導作品:

  • 2014年 《愛情多年後回來》獲泰國電影金天鵝獎最佳導演

剪輯代表作:

  • 2006年 《戀愛症候群》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
  • 2009年 《卡拉ok》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
  • 2016年 《徒刑》獲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輯
  • 2016年 《生命宛如幽暗長河》獲泰國電影金天鵝獎最佳剪輯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