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08.16 17:05 臺北時間

【跨界的建築師夫妻檔(中)】挑戰住宅大樓制式設計 忠泰M動態立面紐約時報也稱許

吳嘉華與德韋恩.奧伊勒以所謂「像素化/異趣線條」的策略,沿著忠泰M的建築立面設計出一系列像素化的奇妙線條。
吳嘉華與德韋恩.奧伊勒以所謂「像素化/異趣線條」的策略,沿著忠泰M的建築立面設計出一系列像素化的奇妙線條。
經手許多裝置藝術、也設計家具、珠寶的建築師夫妻檔吳嘉華與德韋恩.奧伊勒,最想設計的還是建築物。
2016年竣工的忠泰M是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至今最大的設計案,這專案曾登上《紐約時報》,報導中提及的流線型立面,讓這棟建築在充斥著制式設計的台北都會風景中,顯得獨樹一幟。
專訪這天,我們特地請夫婦倆帶我們去忠泰M,介紹設計理念和核心元素。
吳嘉華解釋,當初兩人在設計這個建案時,主要就是想顛覆住宅的制式類型,「不只是台北,世界各地都一樣,建築物就是同樣的一層一層堆疊上去,每間沒有差異性與獨特性。」
德韋恩說,設計能讓生活更美好,希望住在由他們事務所經手建案的居民,也能過更美好的生活,感受到自己是建築藝術一部份。
那天,仲夏的烈日強到讓人睜不開眼,已經多次來過現場的夫妻倆依舊興致不減,觀察光線對建築本體造成的微妙變化,德韋恩說,「現在大白天的光線中,看起來帶點藍色調,有時,天色比較灰濛濛、下雨天,或者落日時分,不同的反射程度會改變這棟建築給人的感覺。」
吳嘉華補充,「我覺得這棟建築很特別之處,在於它彷彿是活生生的,在一天當中的不同時間來,感受會非常不同,隨著陽光從一端移到另一端,建築的鑲板會從很不透明變成非常透明,我認為這是很獨特的。」
《紐時》報導中提及極具動感的外牆立面,也是夫妻倆私心最喜歡的特色之一。
德韋恩點出, 「我認為這棟建築很有意思的部分在於正面的立面,擁有很深的三度空間,通常這種規模的大樓(註:樓高16層),不會設計到這麼細緻,但這卻成了這類建築最具生命力表現的一環。」
由下往上看,每層樓的窗框與陽台形成一道道動態弧線,夜裡燈光亮起時,暖色系和冷色系的燈光組合會讓立面的曲度更凸顯出來。

挑戰制式

這件結合異材質的鑲嵌作品,融合高科技3D列印與傳統車床工藝。
夫妻倆都不喜歡被歸類為某種特定風格,他們不抗拒任何風格,兩人的一致目標,是端出顛覆所有人期待的創意。
吳嘉華說,「每個案子,我們都用特別的視角來觀看,希望能挑戰所謂的慣例,比如說,如果我們要蓋住宅大樓,什麼是住宅的制式形態?我們如何挑戰這種形式?端出不是只為了不同而不同的設計,而是如何用嶄新的思考方式,讓它變得更好。」
吳嘉華說,他們接案時,考量的不是規模大小,而是有沒有設計價值,「我們希望能展現藝術性。」她坦承,在事務所擴展到擁有10名員工的規模之際,這點有時確實不容易,「這也是我們慢慢擴大規模的原因,我們希望只接我們量力而為、能夠做好的好案子。」
很多事務所一旦開始接大型專案後,就不再碰小型案子,這對夫妻則不然。
德韋恩在導覽奧伊勒吳事務所的設計特展「對話」時指出 ,「我們覺得這是我們演變至今很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我們成長的過程,因此你會看到那面牆上的家具照片,我們持續設計、製作,也持續進行一些小規模尺度的實驗,再延伸至大的概念。」
不過,當問到最想接到何種專案時,夫妻倆異口同聲,最想設計美術館。吳嘉華指出,「美術館這類文化機構,是建築師最渴望的接案類型,因為它應該是屹立最久、也是城市重要的一部分。」德韋恩接著補充,如果考慮到建築師更重大的角色,「是能對文化有所貢獻,美術館恰好能滿足這點,不只是陳列的展品,建築物本身也能做到。」
目前,奧伊勒吳持續進行的專案,是洛杉磯都市規劃案,他們負責長51英里的洛杉磯河道其中的19英里,規劃沿途的自行車道、綠化帶,包括橋樑、隧道、公園等地景樣貌。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0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