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19.10.18 06:21 臺北時間

【共諜大進擊(三)】成熟世故 英文無懈可擊 中國間諜大變身

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外觀。近年來中國情報人員吸收線民手法大為精進。(東方IC)
美國駐北京大使館外觀。近年來中國情報人員吸收線民手法大為精進。(東方IC)
間諜戰就本質來說,必然是在幕後秘密進行,外人難窺其中奧妙。不過中國近來在美國的情報活動有明顯改變,不管是它招募和吸收線民的方式,或是使用的策略都和過去大不相同。
俄羅斯過去是美國諜報戰的主要假想敵。儘管俄國人對介入美國大選充滿了侵略性,不過他們對於吸收間諜仍舊低調,有一套標準的作業模式。通常是由資深的情報人員接觸目標,手法有耐心而且謹慎,避免失風被抓到。相較之下,中國情報單位對這類風險似乎毫不在意。
擔任過情報主管的伊凡尼納在《大西洋期刊》的訪問中說:「他們有的是在北京的情報官。他一天可以發30,000電子郵件。如果他得到300封回覆,那就算高回收、低風險的情報作業。」
情報部門的人員從美國政府部門轉到私人企業後,仍可能保有安全許可並持續從事敏感的政府工作。伊凡尼納說,中國有時會等待好幾年,等著前美國官員轉入民間。「你的警覺性也許降低了,但是你的記憶不會被消掉」,換句話說,這些人手上仍有中國想要的資訊。
而且,中國通常也不需太費勁。大部分人在離開美國的公職之後,會在LinkedIn的個人檔案上留下資料,告訴人們他在哪個部門工作過,曾去過哪些國家,專攻的領域是什麼。他們甚至標榜自己還有政府的安全許可,藉以會招徠雇主。伊凡尼納說,跟他同年齡的人,許多人會急著找尋民間企業的工作。因為「他們多半有孩子正在上大學」,而且「薪資好多了。讓你很難開口說不」。
中國情報單位在網路上會以中國教授、智庫專家、或是管理高層的身分出沒。他們通常會用商務機會的名義邀訪對象到中國。
到了中國之後,中國情報人員會先要求對方提供一些敏感的資訊。一開始他們要的資訊可能看來平凡無奇。不過在行程敲定之後,「他們一拿到第一個信封之後,就被拍照錄影了。之後他們可以勒索你。你就入了圈套。」伊凡尼納說,「接下來一份文件可能變成十份文件又變成十五份文件。接下來你開始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我不是間諜,因為我是被逼的。」
二十年前,中國情報人員普遍被認為較缺乏專業,不夠乾淨俐落。 往往英文不流利而且手法拙劣。他們的掩護身分顯得老套,偽裝成平民的軍方情報員往往遮掩不了軍人本色而緊繃可笑。而他們招募的對象通常是同文同種的華裔人員。不過近年來,中國情報員技巧日新月異,他們可能顯得成熟世故、甚至溫和可親。他們舉止自然流暢,英文也無懈可擊。
前美國中情局的資深分析師法榮(Rodney Faraon)說,馬洛利和韓森的例子說明了中國間諜作業的進步程度。他們擴展了策略,接觸範圍不再只是相對較容易的目標。他們不在只是從華裔社群找尋對象,如今也網羅更多元的人員情報資源。
參考資料:Atlantic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