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19.09.22 13:28 臺北時間

【全文】文學厚植影像底蘊 黃勁輝跨界反映香港精神

攻讀文學的黃勁輝,具編劇、小說家、導演、學者等多重身分。
攻讀文學的黃勁輝,具編劇、小說家、導演、學者等多重身分。
以《奪命金》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的黃勁輝,具編劇、小說家、導演多重身分。由於喜愛文學、愛說故事,他大學畢業後踏入杜琪峯、韋家輝的「銀河映像公司」,參與電影編劇與攝製。
文學素養轉換為影像創作,提供人文思考與多樣創意,黃勁輝無論編劇、拍片、寫小說,都不忘不拘形式、靈活跨界的「Be Water」哲學,反映香港精神。
攻讀文學的黃勁輝,本希望當小說家,但寫作在香港謀生不易,「電影編劇也是寫故事,且是一份職業,所以我大學畢業就毛遂自薦,想去杜琪峯的銀河映像公司當編劇。」杜琪峯面試時要求他10天內改編一個長片劇本,順利過關後他才知道,之前有200、300人應徵,均未錄用。
「當時的銀河映像就是杜琪峯、韋家輝幾個人,我是最年輕的。」2000年加入編劇行列的黃勁輝,一開始常負責最前期的資料蒐集。儘管這個階段看似沒有發揮的空間,但他發現「資料蒐集直接影響到電影的角度,尤其找到第一手資料更重要。」編寫《鍾無艷》《奪命金》等片時都派上用場。
黃勁輝與編劇搭檔蒐集許多資料完成古裝喜劇《鍾無艷》劇本,由鄭秀文擔綱演出。(黃勁輝提供)
杜琪峯與韋家輝執導的古裝喜劇《鍾無艷》,取材自古代傳說。因粵劇名家唐滌生曾編寫許多與鍾無艷相關的劇本,當時劇組高價借到這批劇本影印,由中文系畢業的黃勁輝和編劇搭檔整理爬梳,每天看十幾小時、約一星期才看完,得到不少靈感。唐滌生會把不同時代的人湊到一起,電影版也讓主角齊宣王和軍事家吳起這兩個原本沒交集的歷史人物同台互槓,增添趣味。
以《奪命金》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的黃勁輝(右三)與因該片獲最佳男演員的劉青雲(左三)等人合照。(東方IC)
編劇過程裡,副導演、美術等不同崗位的人都可能提出創意、想法,齊心貢獻力量。
「香港電影多偏向好萊塢商業片模式,不強調個人風格,並有多位編劇共同參與討論,電影不會往太極端的方向發展,比較客觀。」黃勁輝指出,「共同編劇模式,一般分成資料蒐集、構思和討論故事橋段、寫作及後期等四個步驟。雖然有一人主導方向,但編劇之間沒有很明顯的分工。」
不少人以為編劇只參與電影前期編寫,但黃勁輝強調,「編劇不是寫對白的工具,沒對白也可用電影語言敘事和講故事。編劇每個階段都在創作,即使到剪接、配音、混音等後期階段都會參與,例如王家衛電影的對白,就常在後期加上去。」跟杜琪峯拍戲時,編劇的角色就是跟演員對對白,雙方直接溝通。碰到場面很長、對白不夠時,編劇馬上加,現場協助解決各種問題。
黃勁輝在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主辦的「電影類型講堂」分享工作經驗。(英雄旅程提供)
陳小春(左起)、鄭伊健、張栢芝主演的《辣手回春》是黃勁輝早期參與編劇的電影。(翻攝自www.xuehua.us)
多年來負責杜琪峯電影編劇的「銀河創作組」備受矚目,但黃勁輝笑說:「我原以為編劇組人很多,加入才發現,只有韋家輝、游乃海和我,就三個人,哪有個組?」不過編劇過程裡,包括副導演、美術等不同崗位的人都可能提出一些創意、想法,齊心貢獻力量,所以統稱「銀河創作組」。
2011年黃勁輝參與編劇的電影《奪命金》,「銀河創作組」也一起掛名。那時黃勁輝已離開銀河映像約10年,偶然遇到杜琪峯邀他合作紀念入行30年的電影。「杜琪峯之前聘我是因我的文學背景,他一直想用文學的方法完成電影,所以再次碰到時,他希望我想個特別的劇本。」
杜琪峯想把第一部電影武俠片《碧水寒山奪命金》翻拍現代版,取名《奪命金》,並保留原有的兵、匪與鏢師三個角色,但還沒有故事。那時黃勁輝正為一篇小說蒐集資料,已針對銀行推銷金融商品做田野調查,靈機一動想到,新版的兵、匪可換成警察、黑道,鏢師則以銀行基金經理代替。
劉青雲主演的《奪命金》故事分三線進行,結合黑色幽默、心理寫實、警匪三種類型,彼此連動。(東方IC)
「我很喜歡義大利小說家卡爾維諾的《如果在冬夜,一個旅人》,把不同的小說類型融合。如果一部電影有三種類型,不是很好玩嗎?」杜琪峯也認同黃勁輝的想法,決定《奪命金》以警察、黑道、基金經理三個角色,拍出黑色幽默、心理寫實、警匪三種類型;分三線進行,彼此連動。因事前訪問不少銀行人員、素材豐富,片中基金經理何韻詩向退休婦人蘇杏璇推銷基金時,反覆錄音的重要橋段,就是從真實現場得到的靈感。
杜琪峯、韋家輝就算100分也不滿足,要超過100分才覺得合理,這就是銀河精神。
跟著杜琪峯、韋家輝拍電影,黃勁輝始終視兩位為老師。「從他們身上最重要的就是學到一種非常認真、瘋狂的創作態度。就算一百分也不滿足,要超過一百分才覺得合理。因為他們總是在找一種不可能、無限的想像,而且團隊都為電影付出所有精力,這也是銀河精神。」
後來黃勁輝在寫作、教學外,耗費6年執導2部香港文學家紀錄片《劉以鬯:1918》及《也斯:東西》。劉以鬯是華文意識流小說先驅,王家衛電影《花樣年華》《2046》都深受其影響;也斯則是彰顯香港文化的詩人、作家、學者與跨界創作人。但黃勁輝邊拍、邊籌錢的過程並不順利,幸好獲得台灣目宿媒體的挹注,加入文學家紀錄片「他們在島嶼寫作」第二系列,才得以完成。
拍攝香港文學家紀錄片《劉以鬯:1918》時,黃勁輝(左)深入訪問劉以鬯(右)。(黃勁輝提供)
紀錄片《也斯:東西》呈現也斯兼具詩人、作家、學者與跨界創作人的多樣面貌。(黃勁輝提供)
由於資金有限,兩部紀錄片由同一團隊拍攝,黃勁輝笑說:「兩片的影像語言均根據作家的風格走,有時上午拍劉以鬯、下午拍也斯,用『精神分裂』的方法來做。」因從構圖、移動、色調到風格都不同,有人還以為是兩位導演拍攝。影片問世至今,持續受邀到各國放映與講座,擴展香港文學的能見度。
黃勁輝曾因研究著作《劉以鬯與香港摩登》獲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並出席台北國際書展。(黃勁輝提供)
拍攝香港文學家紀錄片《劉以鬯:1918》時,黃勁輝(左)深入訪問劉以鬯(右)。(黃勁輝提供)
黃勁輝最近以清代中葉海上傳奇人物張保仔為題材,推出長篇小說《張保仔》。有別其他影視作品中的形象,小說中的張保仔是香港海洋文化的象徵─喜歡冒險、擅長做生意、熱愛自由勝過生命。而從編劇、拍片到寫作,黃勁輝也發現自己海洋文化的血液根源,持續推廣、探索,讓更多人認識香港。

創作不受限 黃勁輝小檔案

學歷:

  • 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山東大學文學博士

重要經歷:

  • 編劇 2011年《奪命金》獲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香港電影評論學會最佳編劇
  • 導演 2016年《劉以鬯:1918》《也斯:東西》
  • 文學 2019年《張保仔》、2012年《變形的俄羅斯娃娃》、2009年《香港:重複的城市》
  • 評論 《劉以鬯與香港摩登:文學‧電影.紀錄片》2017年香港藝術發展獎「藝術家年獎」(藝術評論類)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1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