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水果尋寶家知果堂 挖出東山200年柴燒桂圓故事

「知果堂」創辦人許哲瑋(左),找到「仙湖休閒農場」第六代主人吳侃薔(右),兩人合作拼湊水果種植版圖,重繪台灣土地和歷史故事
「知果堂」創辦人許哲瑋(左),找到「仙湖休閒農場」第六代主人吳侃薔(右),兩人合作拼湊水果種植版圖,重繪台灣土地和歷史故事
在嘉南平原旁延綿的淺山區,有一座山長滿百年野放龍眼樹,山間綠蔭裡藏著好幾座沿著山壁鑿建的老焙灶寮,其中有一座是由「仙湖農場」第六代主人吳侃薔(阿薔)的家族蓋建,他的家族在此落腳已有200年,阿薔的家族每到夏季都要燃起龍眼木,用「人身翻焙」的傳統柴燒工法烘焙桂圓乾。
「知果堂」創辦人許哲瑋帶著我們上山來找阿薔,我們看他拿長竹竿摘下成串龍眼,燒柴起灶煙燻龍眼,「清朝時從台南東山步行到月津港要花上10天,夏天盛產的新鮮龍眼很容易臭酸,所以先民就用柴燒煙燻龍眼,再把『東方的巧克力』龍眼乾送往中國進貢。」阿薔說。
百年野放龍眼樹園,至今仍維持用長竹竿摘折果實手法。
位在台南東山山區裡的百年烘焙灶口,當地人稱「焙灶寮」。
經過繁複的柴燒煙燻工序,成就風味濃縮的龍眼乾。
春天龍眼花開採蜜,夏末秋初可採龍眼鮮果並且烘乾,冬天龍眼木修枝當柴,還能拿來蓋房…一顆有200年歷史的龍眼乾,還原了台灣先民開墾鄉野的生活。阿薔現在與太太丁敬純一起經營農作體驗和民宿經營,保住了古早式的水果產業並傳遞家族文化。「看到兩百多年的焙灶歷史,推廣龍眼讓我有了使命感。」許哲瑋說。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