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儲蓄險漲價3】業務員說儲蓄險變貴趕快買 專家戳破話術告訴你真相

公勝保經戰略長李正偉強調,宣告利率不是保證,主管機關正在研議規範平穩機制。
公勝保經戰略長李正偉強調,宣告利率不是保證,主管機關正在研議規範平穩機制。
最近金管會針對儲蓄險祭出一連串的調整政策,包括調降責任準備金利率、提高死亡保障門檻等,由於預期儲蓄險明年起保費將調漲,讓市場刮起一陣搶購潮。但究竟民眾該不該跟風搶買?
根據金管會統計,去年全年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達1.17兆,其中光是儲蓄險保單的占比就過半、高達7400億元,創55年來新高,可見台灣人有多愛買儲蓄險。
金管會已在11月19日公布明年壽險業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包括台幣、美元、人民幣各年期均調降1碼(0.25%),而澳幣10年期內保單調降1碼、逾10年期調降2碼,至於歐元逾6年期保單調降1碼。
公勝保經戰略長李正偉解釋,保單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意謂保險公司要提列的準備金會提高,保險公司可能調漲保費或修訂保單預定利率,市場擔心將影響民眾買儲蓄險的預期報酬。
除此之外,主管機關與業者也正在討論將調高死亡保障門檻,因為過去儲蓄險的保障成分低,保戶所繳保費大部分投入保單價值金的累積,常形成保額低於保價金的現象,原先調整方案傳出,被保險人16~30歲以下,死亡保額須不低於保價金的250%,但壽險業者希望能調降並給予緩衝期,預計相關門檻最快明年7月上路,目的是要落實「死亡保額大於保價金」的原則。
李正偉解釋,儲蓄險是具累積保價金功能的壽險,新制將保障成分提高後,未來保戶繳相同保費,買到儲蓄成分的比例會降低,也就是說,累積保價金的效益速度會變慢。例如6年期商品過去繳費期滿,保價金就會大於保費,保戶便可解約領回,但之後資金可能要鎖更久才能達到預期報酬,總之儲蓄效果大打折扣。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