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1.04 13:42 臺北時間

深山裡攝影器材故障 找三鐵選手當「快遞」支援

麥覺明耗時11年、率領攝影團隊翻山越嶺拍攝《黑熊來了》。(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
麥覺明耗時11年、率領攝影團隊翻山越嶺拍攝《黑熊來了》。(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
金鐘獎導演麥覺明執導的生態電影《黑熊來了》,耗時11年深入台灣山林拍攝,面對險峻的高山、惡劣的天候,除了體力外,堅定的意志力與耐心更是一大考驗。麥覺明笑說:「體力可以靠鍛鍊,所以我認為做這份工作,興趣和熱情更重要。」
每次入山拍攝,天數少則3天、長則超過10天,包含高山嚮導在內,一行人浩浩蕩蕩將近20人,每人都得揹負超過20公斤的裝備。麥覺明表示,早期他們和硬體公司合作,由硬體公司負責發派攝影,「有些硬體公司都很怕我發班,很多攝影一聽到是出麥導的班臉就綠了。」
麥覺明透露早期的攝影機故障率高,很容易卡帶、絞帶,有的問題可以在短時間解決,但也有一些問題無法現場排除,只能無奈中斷拍攝,尤其是遇上潮濕的天候,對攝影器材的影響更大。麥覺明回憶有次在大分拍攝《黑熊來了》,當時黃美秀研究團隊正在進行台灣黑熊捕捉繫放過程,沒想到攝影機在此時故障,他一方面擔心「萬一這時熊來了就慘了」,一方面趕緊聯絡人從台北運送攝影機。
研究團隊藉由捕捉繫放台灣黑熊,拼湊台灣黑熊的分佈狀況。(大麥影像傳播工作室提供)
為爭取時間,麥覺明特地找了一名體力很好的三鐵選手幫忙,「通常我們從南安登山口走進去,第2天可以走到抱崖,走3天才能到大分,他從台北連夜出發坐火車到南安,一天就抵達抱崖,我們也從大分往回走,約在抱崖交換機器,3天變一天,順利把機器送進大分。」
長時間的拍攝、記錄,如何維持、鍛鍊體力對麥覺明及攝影團隊來說皆是一大課題。除了爬山、騎機車、上健身房訓練肌力,在規劃長程路線前,麥覺明也會先規劃行前路線,要求工作團隊攀爬一條中級山程度的路線,藉此鍛 鍊大家的體力。「如果太久沒有運動,一下揹太重或走太陡峭的路線,很容易抽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