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0.02.26 06:28 臺北時間

【抗疫國家隊2】採檢量有上限就怕疫情炸鍋 檢疫B計畫曝光

台灣疫情雖控制在有限度傳染,台北地下街逛街的民眾仍戴起口罩防護,如何防堵大規模社區感染成為現階段要務。
台灣疫情雖控制在有限度傳染,台北地下街逛街的民眾仍戴起口罩防護,如何防堵大規模社區感染成為現階段要務。
《鏡週刊》調查,官民協力的「抗疫國家隊」,不只展露初步實力,接下來還有與時間賽跑的抗疫三部曲,包括「採檢快篩、治療藥物、預防疫苗」。第一個關鍵的工作,就是努力開發能替目前「採檢量能」紓緩壓力的快篩工具。
因應全球疫情趨勢,我國已數度擴大採檢標準;本月17日起,已擴大至不限旅遊地點的入境者,只要是14天內曾出國且有發燒、呼吸道症狀的民眾,經醫師評估後都全面採檢。然而,一旦未來大規模社區感染,檢體數量勢必隨之擴大,抗疫國家隊已鎖定開發快篩工具作為第一階段的關鍵工作,作為一旦採檢量暴增的備案。
「目前檢驗並不是隨到隨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監測應變官莊人祥接受本刊採訪表示,採檢需要有一定等級的實驗室,並非每個醫院都有檢驗技術,全國目前約二十多家醫院有技術可進行篩檢,每天約可採檢1,300人,每次分析檢體須至少花4小時以上,這還不含運送檢體的往返時間,但目前並非每天都有人需要採驗,量能仍能負荷。
儘管採檢量能尚可應付,但若疫情升高成社區傳播,如何找到快又精確的採檢工具,已成為抗疫國家隊的工作重點之一。
圖為寶瓶星號郵輪採檢畫面。(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由中研院攜手學術研究圈籌組的開放科學平台,已協同國內15個單位加速研發武漢肺炎快速篩檢工具、藥物與疫苗,其中在快篩工具部分,目標是3到6個月產出小規模快篩檢測的原型產品。國衛院則正從2003年SARS取得的抗體進行測試,感染症與疫苗研究所副所長陳信偉說,一旦抗體經測試可辨認這次的新冠病毒,目標2個月內產出快篩測試的原型工具。
參與研發的中研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接受本刊訪問指出,目前疾管署的篩檢方式是採分子檢測,所花的時間、成本都較多,這也是為何須發展快篩的原因,希望能協助增加採檢量能,但他坦言:「要找到非常好的抗體不容易。」快篩的核心是抗體,就像一部電腦的CPU(中央處理器),若抗體的狀況不好,反而會幫倒忙,目前研究團隊仍在努力中。
17年前的抗SARS專家、前疾管局長蘇益仁則表示,快篩的關鍵在於靈敏度跟特異性,又以後者最關鍵,須能有效區分武漢肺炎與SARS、流感甚至是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他舉例,3年前台中爆發登革熱,當時用韓國、台灣的快篩試劑測出來的結果卻不一樣,因此若快篩不精準,不但無助疫情控制,反而會成為干擾。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3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