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0.03.25 05:58 臺北時間

【境外感染狂襲台6】百年瘟疫歷史重演 2城居民生死就在一念之間

美國確診人數已破3萬5千人居全球第3高,僅次中國、義大利,紐約知名景點「時代廣場」也受疫情衝擊顯得空蕩蕩。(達志影像)
美國確診人數已破3萬5千人居全球第3高,僅次中國、義大利,紐約知名景點「時代廣場」也受疫情衝擊顯得空蕩蕩。(達志影像)
本刊調查,台灣第2階段防疫重點已由「圍堵」轉向「減災」,大戰略是全力壓制這波疫情浪峰、推遲疫情爆發的時間。事實上,百年前的歷史殷鑑不遠,以美國1918年9月爆發的西班牙流感(Spanish flu)為例,當時費城、聖路易2個城市對疫情採取不同的措施,結果死亡率天差地遠,2城市當年的疫情曲線圖,更說明了政府能否在早期實施相關社會隔離措施以控制病毒傳播,對後續壓制疫情浪峰至關重要。
回顧當年美國的流感疫情,造成全美50萬到67.5萬人死亡。而費城在1918年9月17日出現首例感染個案後,卻低估嚴重性,仍允許大規模的公眾集會,甚至當年9月28日還舉行大遊行,直到10月3日醫療體系不堪負荷,才開始宣布關閉學校、禁止集會等措施。
回顧當年美國的流感疫情,造成全美50到67.5萬人死亡,聖路易和費城疫情結果大不同。(取自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論文: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and epidemic intensity during the 1918 influenza pandemic)
相較之下,聖路易10月5日出現首例確診後,10月7日起就開始一連串的管制措施,包括宣布禁止超過20人的公眾集會,甚至關閉學校、教堂以及法庭,透過社會隔離措施,切斷傳播鏈,結果聖路易每十萬居民因流感死亡的人數,最後僅不到費城的一半。
歐美國家自3月起疫情陸續爆發後,社群媒體近半個月掀起的「壓平曲線」(#FlattenTheCurve)的主題標籤(Hashtags)熱潮,同樣傳達了一個防疫觀念,那就是當疫情爆發不可避免時,盡早實施相關社會隔離措施、推遲疫情浪峰,社會才不會因快速暴增的病例,而癱瘓整個醫療量能與社會安全網。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