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0.04.08 05:58 臺北時間

【裕隆減資再出發4】一箭三鵰 嚴陳莉蓮續命納智捷策略曝光

打造自主品牌納智捷是裕隆前董事長嚴凱泰的心血與夢想。
打造自主品牌納智捷是裕隆前董事長嚴凱泰的心血與夢想。
今年3月,鴻海宣布與裕隆合資新公司揮軍電動車市場,讓裕隆執行長嚴陳莉蓮得以卸下華創車電這個大錢坑,同時間也讓自主品牌納智捷找到了轉折新路,業內人士直言,這項交易隊裕隆而言可說「一箭三鵰」。
在鴻海與裕隆半年多的協商下,雙方最後決定以合資方式結盟,除了讓專心研發的華創車電找到了新出路,也讓納智捷能夠朝向「輕資產化」的模式發展,未來納智捷將改由合資公司設計,裕隆繼續擔任生產母廠。此一模式就如同裕日車,由日產(Nissan)擔任技術母廠設計,在台交由裕隆生產一樣,只要銷售與服務賺錢,納智捷品牌就能由虧轉盈。
過去裕隆經營納智捷品牌,是採取「重資產」模式,也就是裕隆集團必須拿出大筆資金給華創設計新車,由裕隆生產後,再交給納智捷銷售,裕隆集團必須扛下納智捷與華創車電的盈虧,這導致過去幾年裕隆雖本業賺錢,但仍不斷得輸血給羽翼未豐的兩家公司。
「以華創資產作價,對嚴陳莉蓮來說,不用出資一毛錢,就讓納智捷能夠取得下一代車種,而鴻海拿出現金讓華創造車,不但能立刻擁有客戶(納智捷),還能向FCA證明鴻海擁有造車實力。」業內人士認為嚴陳莉蓮此舉,能讓裕隆與鴻海各取所需,創造雙贏。
裕隆去年宣布走向多元客戶策略,先後拿下義大利三輪重機品牌ADIVA以及法國MUSES電動商用車代工訂單,已等於重新走回代工老路。未來,合資公司能爭取如FCA在內的國際一線車廠訂單,只要新客戶在亞太市場需要整車製造,裕隆在兩岸的生產基地就能擴大接單,連帶分杯羹。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