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04.10 05:58 臺北時間

【請問防疫中心4】本土感染或境外移入 選擇性科學解釋? 

社區感染的可能性日漸升高,民眾對口罩的需求也愈發迫切。
社區感染的可能性日漸升高,民眾對口罩的需求也愈發迫切。
2020年3月18日,新增23起確診案例,確診數字來到100,多因境外旅遊移入。3月19日,指揮中心提升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地旅遊疫情至「第三級」。自此幾乎每日都有2位數確診個案。
相對於國外開始大量篩檢找出任何可能感染者,台灣仍維持低篩檢量,且強調本土案例少。當天,中時記者於記者會質問「為何不大量篩檢、是否營造無社區傳播的『假象』」,會後遭到肉搜。
「該媒體的提問或許有惡意,卻是重要的。」劉紹華說,台灣已有社區感染個案,加上檢疫量低,難保沒有疏漏,「且台灣既不大量篩檢,亦不實施嚴格隔離政策,不上不下的狀況,恐怕會出問題。」
疾管局前任局長蘇益仁很早就警告,台灣可能已經出現社區感染。(中央社)
事實上,本地個案是否真如指揮中心所言「那麼少」,實有商榷餘地。若回溯白牌司機案例,其確診後隔天,司機的外甥女婿也確診。媒體曾質疑,兩人發病日僅差一天,是否代表有其他社區感染源。張上淳僅說,「潛伏期僅適用多數個案,偶爾還是會有例外。」仍認定傳染途徑為「姜勝男—白牌司機—外甥女婿」。
但以此原則比對案44例自菲律賓返後確診的男子就有矛盾。案44例與友於2月28日到3月3日造訪菲國友人,3月2日出現症狀。菲律賓衛生部長杜克質疑,就潛伏期來說,大部分病例要6到7天才會發病,案44第4天就發病,應是在台感染。指揮中心卻以「2人互傳要發病平均需間隔4天,案44與友人僅間隔1天機率太低」反駁,強調此案是境外移入。
又如案88,最初公布其發病日為2月14日,當日個案正要出國。指揮中心後來改口其發病日為3月6日,將案88判定為境外感染。問為何更改?指揮中心表示「2月14日僅有咳嗽,3月6日才發燒」。追問「咳嗽也是症狀,其餘個案是否也以發燒為基準」?指揮中心僅答「個案判定」,便不再回應「判定原則」。
根據國衛院統計,確診病人發病後到確定驗出陰性,中位數是19.5天。1月21日發病後還跑去舞廳的高雄台商,目前仍因病毒量高隔離於負壓病房。3月30日也爆出一名曾多次就診卻遲至一個月後才被確診的個案。一位醫藥記者觀察:「這顯示我們對病毒的掌握仍不全面,指揮中心卻輕忽檢視不明感染源背後的危機,為了要證明個案全是境外移入,選擇性使用科學解釋。」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