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0.04.15 05:58 臺北時間

【社區防疫密探1】守住社區感染不靠普篩 防疫神祕部隊曝光

全國各地社區採檢院所已有163家,清明連假人潮鎖定採檢共791人全都陰性,讓第一階段社區感染警報暫時解除。
全國各地社區採檢院所已有163家,清明連假人潮鎖定採檢共791人全都陰性,讓第一階段社區感染警報暫時解除。
台灣成功守住第二波歐美境外移入、清明連假人潮等可能的防疫破口後,本刊調查,府院的防疫重心已由境外防堵轉向固守社區感染,並擬訂3大策略,首先就是社區監測機制,包括祕密布建基層診所作為回報疫情的「防疫哨兵」,以斥候形式在第一線偵察疫情。
「目前第一階段沒有出現任何的徵兆(指大量傳播),但仍要持續觀察。」台灣的武漢肺炎(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案例趨緩,對於清明連假過後可能爆發的發病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2日表示,連假後的第一階段沒有出現大量確診案例,但以疾病潛伏期14天來說,還要再觀察一週,也就是到19日。
行政院啟動社區主動監測機制,高層除有防疫哨兵在社區第一線回報狀況,也會每天監看健保就診大數據,以了解疫情走向。(行政院提供)
3月中下旬起,台灣面臨第二波歐美入境潮,在政府全面限制外國人入境後,所有抵台的人都須居家檢疫14天,已有效切斷境外的傳播鏈,確診案例趨緩;不過,清明連假部分景點出現人潮,加上指揮中心本月8日公布一起酒店公關的確診個案,以及找不到感染源的病例漸增,台灣的防疫重心已由境外防堵轉向固守社區感染。
在社區疫情監控上,台灣目前尚未採用韓國的「普篩」方式,陳時中多次強調,進行普篩的2大前提是社區確診個案人數暴增與感染源不明者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才會考慮,與其投入人力、物力普篩,不如好好落實居家檢疫,加上普篩可能讓一些無症狀、篩不到病毒量的「偽陰性」者,以為自己沒感染而趴趴走,反不利防疫。
寺廟是民間信仰中心,10日起包括寺廟、夜市、觀光景點、國家公園、遊樂區等人潮密集地,都實施人流管制。
本刊調查,政府目前是以「社區主動監測機制」取代普篩,且早在逐步放寬採檢標準之前,指揮中心已在社區基層祕密部署「防疫哨兵」,這些分布全台各社區的基層診所,每天都會向政院高層回報看診及監測數字,加上每天監測健保資料庫的全國就診數字,列為決策高層判斷社區疫情風向的指標,讓政府即便未實施普篩,也能對基層的疫情狀況有所掌握。
參與防疫決策的政府高層透露,台灣前階段的採檢,須有相關疫區的旅遊史或發燒等相關症狀,但政府當時已私下和全台一些基層診所合作,任務是「替我們看看前方發生了什麼事情」,負責回報基層診所每天的狀況、監測發燒等相關症狀是否明顯飆高。
行政院挑選部分基層診所成為「防疫哨兵」,每天回報監測數字。(示意圖)
為了解有多少潛在的感染者隱藏在社區,政府允許這些哨兵診所放寬採檢標準,不一定要有旅遊史,只要有類似的呼吸道症狀,都可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隨機送驗,並每天回報社區民眾的就診、採檢狀況。此外,政府也同步透過健保資料庫,每天監測全國的就診狀況及發燒人數等。
台灣目前每日的採檢量能可達到3800件,全國各地社區採檢院所有163家,並由34家指定機構負責檢驗。採檢對象則採滾動式擴大,包括醫療及照護工作人員、航空公司機組人員及美國回溯專案等高風險對象,以及清明連假曾赴觀光熱點的民眾,都已加強採檢。
圖為新冠病毒採檢拭子。(資料照片)
以清明連假為例,指揮中心統計,連假結束第一天,疑似個案的採檢量就高達1800件,創下單日新高紀錄,之後每天也都有破千件,加上指揮中心針對曾赴11個連假熱點且自述出現症狀的791人採檢,全是陰性,增量採檢的結果讓高層暫時吃了顆定心丸,「至少尚未出現大家一直擔心的狀況,即有太多無症狀感染者潛藏在社區當中。」一名官員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