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2020.04.29 05:58 臺北時間

【抗疫獨家研究5】解碼疫苗研發方程式 要救人命還得靠動物

除聚焦頂尖研究,中研院自詡善盡社會關鍵責任,這次疫情爆發便快速組成「COVID-19任務工作小組」分頭投入抗疫。
除聚焦頂尖研究,中研院自詡善盡社會關鍵責任,這次疫情爆發便快速組成「COVID-19任務工作小組」分頭投入抗疫。
中研院抗疫研究獲國際肯定,在疫苗開發上,也已找到候選疫苗,可在老鼠身上產生抗體,將進入下一步動物實驗階段。中央研究院院長廖俊智24日接受本刊專訪,解析了「動物模式」對於疫苗開發的重要性,也披露了中研院的實驗進度。
廖俊智說,當疫苗做好,第一步須有「動物模式」檢測有沒有辦法產生中和性抗體;但新冠病毒是攻擊專一性非常高的受體「ACE2」,主要出現在人類呼吸道的表皮細胞,或心臟、腎臟上面,動物身上即便有也不太一樣,因此須改變動物的基因結構、把人類的基因轉殖到小鼠上進行實驗。
AIT處長酈英傑(左)3月17日拜會中研院長廖俊智(右)洽談雙方合作,更對中研院研發的快篩試劑印象深刻。(中研院提供)
他表示,改造動物基因有二種方式,一是暫時性的改造基因表現,讓經改造的動物基因,最多只改變一至3個月,另一種則是長時間的改造,改造後的基因可以「一代傳一代」。
可喜的是,幾週前,中研院已完成小鼠的短期基因改造,目前正準備進行病毒實驗;至於長時間的動物基因改造,估計最快5月底或要至6、7月才會完成。
中研院病毒變異性分析是以最初爆發疫情的中國原始病毒株當基準。圖為武漢殯儀館領取親人骨灰的排隊人潮。(翻攝自微博)
中研院抗疫獲國際肯定,廖俊智認為,這是中研院長期深耕基礎研究的成果,加上一月疫情爆發初期,就快速組成「COVID-19任務工作小組」,把血清抗體、病毒抗原等快篩工具研發,及抗體或抗病毒藥物、疫苗等領域切分成好幾塊;2月13日更進一步集結超過國內15個學研單位,籌組合作平台,組成13項協作子平台,各領域專家才得以分進合擊,共同為抗疫努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