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陳志金番外篇】病患家屬拔管都聽神的 陳志金找「代理人」給神明會診單

陳志金對於團隊溝通、醫病關係有豐富的處理經驗和談話技巧。
陳志金對於團隊溝通、醫病關係有豐富的處理經驗和談話技巧。
被譽為「TRM(團隊合作)教主」的陳志金,回答起醫療問題都是一套一套的。比如我問他:「孩子母胎帶來的腦傷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他馬上反問:「你是幫誰問的?」他說,從誰的立場出發很重要,醫生無心的一句話可能會造成媽媽自責一輩子。如果是幫媽媽問的,他可能會回答,原因有很多,食物、身體都有關聯,但重點是情況已經發生,後續如何協助家屬,是醫生考量的第一要務。
他碰過太多家屬自責:如果昨天有注意到他多咳嗽兩聲就好了、如果早點帶他看醫生就好了、如果……。就像陳志金過往也曾不斷自責:如果那天不是因為考試,有去看媽媽就好了。
陳志金台大醫學系畢業後,曾只想著拚命賺錢,進入苗栗大千醫院當全科醫生,一個月值15班,經常熬夜,月入高達17萬,打算賺一年就要回馬來西亞。後來開放僑生畢業後留下當住院醫師,他陸續待過彰化基督教醫院、台大醫院,2005年剛到奇美醫院時,因為非常恐懼發生醫療糾紛,睡也睡不安穩,一有風吹草動就跑醫院,護理師也對他的吹毛求疵非常感冒。
接觸團隊合作課程後,他將學習到的領導溝通、關懷技巧運用到與醫院同仁、病患家屬身上。例如,加護病房經常發生插管病人自行把管子扯掉,氧氣下降必須急救的意外。「過去檢討都是把手綁住,護理師會指責病人不聽話,平均每個月發生一次。把TRM引進後,引導大家思考病人因為不舒服,可能想要表達,要怎麼改善溝通?可以改用字卡、手寫,其實大家的目的是一樣的,只是要怎麼做好?我給他們目標是50天沒有拔管病人就來慶祝,我會煮南洋菜請大家吃,接下來挑戰100天、150天,最高紀錄是377天,大家也從互相檢討轉成互相提醒,還有什麼地方可以做更好?」
對於護理師、醫師因過勞引起的情緒狀態,陳志金也會主動關懷。(陳志金提供)
溝通也擴及到醫病關係的轉變,怎樣講讓家屬可以接受,心情比較好?「常有病人轉出加護病房,家屬常會擔心,希望多住幾天。一般醫師會很制式回答,按照健保規定不行,或是說還有很多人在等床,要家屬將心比心。但你可以有不一樣的說法。家屬不希望轉出去,其實是因為擔心照顧變差,我們就會溝通說護理師會交接給一般病房,注意事項逐條寫下,家屬可以幫忙看有沒有要改善的地方,如果真的有什麼狀況,還是可以轉回加護病房。再不行就動之以情:加護病房很吵、燈光都開著,病人怎麼好好睡覺?另外是把功勞給家屬,加護病房不能陪病,家屬的陪伴比所有藥物都重要,家屬通常聽得進去。再聽不進去,就跟他說:加護病房常有人急救往生,病人這麼清醒,看了反而會害怕耶!」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