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達觀股市】疫情過後 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拉鋸

疫情趨緩,但許多在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例如暫緩搭機旅遊,恐怕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疫情趨緩,但許多在疫情期間養成的習慣,例如暫緩搭機旅遊,恐怕難在短時間內改變。
台灣在上週出現了連6天零確診,而韓國在上週首度出現了本土0確診,中國則是剩下零星的確診案例。
由於這3個國家分別採取了不同的措施,但都讓確診病例能夠獲得控制。以中國為例,在確認疫情爆發之後採取了嚴格的封城管制;韓國是在大爆發後強化檢測與隔離;台灣則是在檢測、隔離與日常衛生上著手。
這樣的經驗說明了,不管歐美的疫情是屬於哪一種狀況,只要學習這些國家的經驗,那麼疫情緩和且獲得控制只是時間問題。

消費緊縮 短期難改變

而我們應該開始為疫情過後的世界做準備。開放經濟當然會出現疫情捲土重來的風險,然而對於許多國家而言,不開放經濟對於社會底層的人民來說,則是更大的危機,甚至可能會造成社會動盪。
從理論上來看,不管是開放經濟或是秋天後可能的疫情再起,想要再比第一波更為嚴重的機率並不高。因為累計感染的人數越來越多,雖然不確定是否會再次感染,但確實有部分康復的患者是帶有抗體,而這就阻絕了一部分的傳染途徑。
其次,政府與民眾的防疫意識已經提高了。戴口罩、洗手、消毒、量體溫這些防疫措施,可能還會跟著我們很長一段時間,而這又減少了一部分的傳染途徑。
再加上持續研發中的藥物與疫苗,雖然可能還需要一段不算短的時間,但至少我們是越來越接近隧道的盡頭。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