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0.05.07 06:45 臺北時間

【加州醫院傳真 1】這些深層價值 影響了美國的防疫措施

在居家避疫時期,很多城市連公園都關閉,南灣聖塔克拉克縣維持公園開放,但是關閉兒童遊樂場等公共設施。
在居家避疫時期,很多城市連公園都關閉,南灣聖塔克拉克縣維持公園開放,但是關閉兒童遊樂場等公共設施。
【編按】本文作者余怡菁服務於矽谷一家醫院,專職提供適合華人的服務和健康教育。上任不久,她即建議在住院早餐中增加稀飯的選項,院方在半信半疑中落實這個點子,最後發現華人病患反應熱切,這也印證了積極的文化溝通在多元社會的力量。
對太平洋對岸的台灣民眾而言,美國在這次疫情第一時間的反應和措施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作者認為,這其實都映照出更深層的美國價值。身為專職的文化溝通者,她希望透過這一系列文章分享這段時間的經驗和觀察。她並強調她的經驗只限於加州南灣,且文中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醫院立場。
一月底,當武漢因新冠病毒疫情封城時,我正準備在醫院辦慶祝農曆新年的活動,作為在醫院專門服務華人的部門,我們毎年農曆新年都會為醫院員工辦一些文化活動,今年我邀請美國茶文化學會來泡茶,第2週則是由法鼓山舊金山道場來示範簡單的正念靜坐。
當時新冠病毒引起的恐慌,已經延燒到美國華人社區,有很多活動都陸續取消,但醫院一切如常。1月30號當天,茶學會會長帶著口罩出現在醫院,看到我們醫院沒有人戴口罩,很快就把口罩取下。
我之前有些擔心在新冠病毒的陰影中,我們一群東方臉孔是不是會讓大家卻步,還好當天2個小時的活動,有近80位各族裔醫院員工在我們攤位前停下來喝茶,因為醫護人員午餐時間只有30分鐘,大多數人都是拿杯茶寒喧2句就趕著去買午餐或當班。記得會長泡的是特選的鐵觀音,清香回甘,在這個為新冠病毒恐懼籠罩的新年中,感覺格外溫暖!
品茶活動的第2天,矽谷(南灣)出現了第一個新冠病毒的病例,一位於1月24日從武漢旅行回來的華人,證實感染了新冠病毒,但主管南灣的聖塔克拉克縣公衛部(Santa Clara County Public Health Department)強調,社區居民感染的危險仍然算低,大家不須恐慌。報導中說,這位華裔病人除了症狀出現後就醫,大多留在家裡,調查人員會訪談他的家人和他可能接觸的人,了解是否有隔離的需要。除此之外,沒有公布任何有關病例的訊息。

嚴格的病人隱私法

台灣的防堵措施做得很徹底,病例資訊透明化,一旦病例發生,積極追查病例可能接觸的人事地,資訊完全公開,但在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美國對病人隱私權有嚴格的法規(HIPPA)保護,任何可以識別病人的個人資料,都受到法律的保護。換句話說,除非病例透露,一般人即便想知道,也無從知道自己是否和病例有過接觸。
對病人權益的保障,美國人習以為常,也大多能接受,不會受到質疑,但是在華人圈子裡卻催化出很多的謠傳。很多人都收到朋友轉發的簡訊,「Cupertino 中信廣場台南風味小吃老板弟弟1月24日返美。今天己被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患者。」後來証明是假新聞,餐廳蒙受巨大損失,但卻不知道要去找誰算帳。
整個二月,我們的活動都辧得提心吊膽,在如期舉行和取消中擺盪,華人社區中各種謠言、假新聞滿天飛,大家都在問:要去那裡買口罩?課程聚會是不是要取消?有人問可不可以去中國超市買菜?可不可以中餐館吃飯?
醫院並沒有因為新冠病毒的關係而取消課程和活動,從2月5日起配合疾病防治局(CDC)和聖塔克拉克公衛部政策在醫院入口對訪客進行旅行史篩檢。進出醫院的人會被詢問以下3個問題:
  • 你在過去14天內是否曾經出入中國(不包括香港和台灣)?
  • 你家裡或週圍有人在14天內進出中國,並且生病嗎?
  • 你家裡週圍有人正在被調查和評估有否感染嗎?
如果有以上任何一種情況,醫院會立即拿個口罩讓訪客戴上,並進一步詢問以評估是否適合出入醫院。病人不在此限。此外,所有的活動和課程都照常進行。

美國防疫初期一大盲點

以14天內旅遊到中國,來做新冠病毒的篩檢指標,是疾管防治局和各地公衛局早期防疫的重點,但也成為最大的盲點。只要沒有旅遊史,即使出現類似症狀的病人,也不予以檢測。再加上CDC剛開始檢測試劑出包,試劑不足,所以美國一直到二月底,新冠病毒的病例都很少,真正出現疫情的只有華盛頓州。
直到2月25日,CDC的官員在記者會表示,美國的社區感染是遲早的事,大家才如夢初醒,原來案例低的安全感只是假像。我搜尋了一下新聞,當時除去鑽石號遊輪的美籍乘客,美國只測試了426人。
果然,第2天美國就出現第一例新冠病毒的社區感染,地點在位於北加州的Solano縣。再隔2天,華人人口眾多的矽谷出現美國第2例的社區感染。這名65歲的婦人沒有旅行到中國,也沒有接觸到感染新冠病毒病人,所以一直沒有做檢測,直到住進醫院,在醫院感染科醫生要求下才檢驗。
這個南灣第一個社區感染的病例,就是在我們醫院確診,當時媒體大幅報導,因為一般公衛部都不會公布病人所在醫院的訊息,但是有家媒體得到護士內線消息,批露醫院的訊息。我記得那個週五傍晚,收到朋友間瘋狂轉發的簡訊:
「Is this true?」
「 轉:xxxxx醫院發現了一個病人positive for(確診)病毒。但當時所有醫生和護士都沒有防備措施。現在整個building(建築)關了。200人隔離。消息還沒有出街。應該今晚或者明天才有新聞。大家千萬不要去那邊。」
轉發給我的記者朋友還加一句:「2/14還有2/21我都在你們醫院。真是要命!」
這當然又是一個假新聞,真搞不懂是誰那麼無聊編造這些謠言,唯恐天下不亂。我那個週末收到很多朋友關心的電話簡訊,或問我需不需要口罩。我感謝朋友的關心,卻不知道該怎麼解釋:醫院和美國還不建議一般人戴口罩來預防傳染。
醫院嚴陣以待,成立了疫情指揮中心(Command Center),隔週週一下午就召開臨時全院主管會議,跟主管說明始末,強調已安排增加代班的醫護人員,院內有充足的人力和物資來應對。其實早在二月的主管會議,我們的首席醫療長,就向大家詳細解釋新冠病毒的傳染力遠低於透過空氣傳染的水痘、肺結核,致死率遠低於另一種冠狀病毒SARS。他強調,新冠病毒是透過飛沬傳染,所以主要是保持距離,勤洗手,來避免傳染。
在會議中當然沒有人戴口罩。醫院當時的規定,除了急診室和處理確診和疑似病例,醫院人員不需戴口罩。我的辦公室在行政大樓,除非要去餐廳吃飯,或大型主管會議,通常不須要去醫療大樓,戴不戴口罩,對我來說,還好並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對於第一缐的華裔醫護人員,卻是很為難的處境,尤其這次病毒傳播是從中國武漢開始。要在美國體制的期望和自己相信的保護措施之間找到平衡點,並不容易。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