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0.05.11 06:52 臺北時間

【「紅色滲透」在哈佛 1】中國的手伸進了美國最高學府

2015年3月,當時的哈佛校長福斯特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網路截圖:Harvard Crimson)
2015年3月,當時的哈佛校長福斯特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網路截圖:Harvard Crimson)
中國政治、經濟崛起,勢力不僅伸入國際組織,甚至進入了標榜學術自由、獨立思考的美國高等學府。
美國哈佛大學學生校刊《Harvard Crimson》最近以「哈佛世紀的結束」(The End of the Harvard Century)為名的文章,探討了哈佛大學百年來與中國學術合作的關係,在習近平上台之後權力平衡出現了轉變。
2015年3月10日,哈佛大學的訪問學者滕彪正準備開車到波士頓洛根機場,他接到了哈佛「高層」的一通電話。
滕彪原本是中國政法大學講師,因批評中共人權議題而失去了教職、多次被軟禁、被失蹤。2013年他得到香港中文大學的工作,不過北京開始對參與「新公民運動」的異議人士展開大規模逮捕,在人身安全受威脅的情況下,他透過「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組織的推薦而離開中國,在哈佛法學院擔任訪問學者。
2015年初,滕彪原訂與另一位中國異議人士,盲人維權律師陳光誠,在哈佛法學院舉辦活動,討論他們過去在中國的經驗。不過哈佛的「高層」在2月11日第一次打了電話給騰彪。「他要我取消這次的會談。他告訴我,我計畫座談的當天,哈佛校長福斯特(Drew Faust)正好結束北京訪問。在返美之前,校長將和習近平會面。」滕彪在哈佛校刊的訪問裡說,高層認為校長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歷史性的會面之後,舉行兩名中國異議人士的座談會,會讓哈佛校方處境「尷尬」。
至於3月10日這次的電話,則是正式的警告。這位高層告訴他,這場活動不只會讓校方尷尬,還可能危及學校和中國合作項目以及聯合研究的持續。這名高層要求騰彪「延後」這次活動。滕彪最後接受了,但他也知道,「延後」只是禮貌性的說法。
這位哈佛的有力人士同時還要求騰彪對取消座談活動一事保密。據哈佛校刊引述消息人士的說法,這位「高層」是哈佛法學院國際法的副院長安守廉(William P. Alford)。安守廉過去見過多位中國和台灣的領導人,也曾在中國共產黨的中央黨校發表演說。
哈佛大學國際合作的努力與標榜的致力學術自由出現了衝突。這一次,是前者佔了上風。不過,過去的情況並非如此。
多年來,哈佛大學與中國一直維持獨特而互利共生的關係,這是建立在過去數十年基層草根式的聯繫。打從一開始,這個關係就少不了政治味。不過哈佛過去鮮少因而對中共的批判自我設限。甚至在去年3月,現任的哈佛校長巴科(Lawrence S. Bacow)在北大訪問時,也曾當場朗誦了一首維吾爾族捍衛學術自由的詩。
雖然哈佛與中國的關係牽涉彼此共同利益,不過關係並不對稱。在過去,中國有求於哈佛,遠多過哈佛有求於中國,這或許讓校方對批判中國政府有較大的空間。
不過過去十年來,中國的全球影響力急速增長。在2010年,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18年它的科學論文發表數量超越了美國。權力關係的變化升高了美中的緊張,也威脅到哈佛與中國的特殊關係。北京當局加強對境內和境外異議人士的鎮壓行動,美國 FBI 則對中國企業與學術間諜展開一連串調查,哈佛大學化學系主任李伯(Charles M. Lieber)因隱瞞參與中國海外徵才行動、收取中方研究資金而遭到逮捕,更一度成為轟動媒體的消息。
哈佛校方也承認,於中國同時既交往又批判的立場,外界看來可能有些矛盾。不過副教務長艾略特(Mark C. Elliot)在哈佛校刊的訪問中說,哈佛並不是政府,而是一所大學,這個立場容許各種觀點相互衝撞,同時仍可贏得被批判者的尊重。他說:「哈佛對任何議題並沒有政治立場,它只對學術自由會採取立場。」
不過,從縢彪的事件看來,哈佛大學對於中國的影響力顯然也無法免疫。雖然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的是對話和批判的空間,但是當政治利益與學術真理之間出現矛盾時,學校也無法自免於衝突。
參考資料:Harvard Crimson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