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5.24 13:53 臺北時間

【全文】《男人與他的海》藉群募集氣 黃嘉俊重尋台灣海洋之心

鯨豚攝影師金磊遠赴東加王國拍攝大翅鯨從水中躍起的壯觀畫面。(金磊攝影、提供)
鯨豚攝影師金磊遠赴東加王國拍攝大翅鯨從水中躍起的壯觀畫面。(金磊攝影、提供)
台灣四面環海,卻缺乏海洋文化。為此,導演黃嘉俊歷時3年攝製紀錄片《男人與他的海》,足跡遍及花東、澎湖、斯里蘭卡、挪威、阿根廷與南太平洋東加王國等地,帶領觀眾體驗海洋與鯨豚之美,同時感受海上男兒的陸地牽掛。
影片除有輔導金、企業贊助,更因清楚的號召訴求,創下台灣紀錄片群募新高,募集1,184萬元,助影片完成後製、衝高人氣,進而推廣海洋教育。
「以前我和多數台灣人一樣,對水陌生、甚至靠近海就覺得危險。直到8年前去學水肺潛水,才突破心中關卡,感受截然不同的水下世界。」因潛水運動與後來接連學了海洋獨木舟、帆船等,紀錄片導演黃嘉俊開始思考,為何台灣人普遍有「恐海症」?與海的關係看似接近、其實遙遠。
導演黃嘉俊因潛水運動開始親近海洋,更透過紀錄片思考台灣人與海洋的關係。
海洋作家廖鴻基2016年進行「黑潮漂流計畫」,準備獨自搭乘無動力方筏,順黑潮往北,從台東漂到宜蘭外海,並透過朋友邀請黃嘉俊側拍。由於機會難得,黃嘉俊一口答應,只是原先規劃10天到12天的旅程,因黑潮速度太快,6天就完成。
「這6天都在海上,手機收不到訊號,跟自己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多,開始思考去蕪存菁的生命該把握什麼?」上岸臨告別時,黃嘉俊決定以海洋為題材,邀廖鴻基加入,正式開拍新的紀錄片。
「黑潮漂流計畫」發起人廖鴻基(右)與攝影師張皓然乘坐無動力的方筏,順著黑潮在台灣外海漂流。(陳玟樺攝影、牽猴子提供)
除了廖鴻基,紀錄片還有另一位主角金磊。他是台灣第一位水下鯨豚攝影師、也是「黑潮漂流計畫」參與者。黃嘉俊眼中,廖鴻基與金磊是兩個不同世代的男人,但有共同的舞台「大海」,也都為理想付出不同的代價,因此在片中分頭跟隨、觀察他們的旅程。
大海,像人生一樣,沒辦法做太詳細的規劃。它的樂趣反而是如何應變。
置身海上,天氣與海象是拍攝的考驗。黃嘉俊坦言:「一開始有點慌亂,但一、兩天後就慢慢接受。因為這就是大海,像人生一樣,沒辦法做太詳細的規劃。它的樂趣反而是如何應變,並在當下解讀其中的訊息,拍到鏡頭裡的故事。」他也強調,「現在科技發達,只要留意氣象與裝備、避開危險時間出海,都還算安全。」
「黑潮漂流計畫」中的方筏與戒護船「華國189號」揭開《男人與他的海》故事序幕。(牽猴子提供)
與「陸海空」包辦的攝影師張皓然搭檔,也讓黃嘉俊不擔心技術問題。「皓然喜愛潛水,水底攝影的經驗豐富,主動性很強,同時他的空拍技術圈內有名,船上、陸地上的攝影都不是難事。」此外包括金磊在內的被攝者,都是水中蛟龍兼攝影師,一些精彩的水底鯨豚畫面則有他們協助。
廖鴻基等20年才遇到的情況,我們一來就有,感覺像大海與鯨豚們都來幫忙。
儘管鯨魚、海豚行蹤不定,但黃嘉俊很幸運,「每次從台北到花蓮都有收穫,而且拍到非常珍貴的鯨種。有天早上拍到虎鯨,還是一個家族、四隻,但通常虎鯨1年看到一次就不錯。當天下午想補畫面,結果虎鯨沒拍到,拍到抹香鯨。廖鴻基等20年才遇到的情況,我們一來就有,感覺像大海與鯨豚們都來幫忙。」
鯨豚攝影師金磊(右)與喜愛潛水且水底攝影經驗豐富的攝影師張皓然(左)搭檔,捕捉海洋與鯨豚的豐富面貌。(陳玟樺攝影、牽猴子提供)
台灣海域之外,也遠赴東加王國拍攝,但只有黃嘉俊與攝影師前往,兩人一個月行程花費就上百萬。尤其出船拍攝鯨魚,每人、每天至少7千元,再加住宿、機票等,費用相當可觀。受限於經費,黃嘉俊無法跟著金磊到各海域追尋鯨豚,但仍請對方拍攝包括斯里蘭卡的藍鯨、挪威的虎鯨、阿根廷的南方露脊鯨等難得的素材。
紀錄片原名《漂島》,取自廖鴻基之前記述遠洋航行的書名。「這個名字滿有魅力,可譬喻台灣有如會移動的島,像鯨魚一般。」但2018年影片準備剪輯、後製,黃嘉俊卻因女兒出生,打亂原本的生活。重新安頓省思後,他調整作品走向,將片名改為《男人與他的海》。
廖鴻基(右)與女兒的父女親情為影片增添溫馨感人的力量。(牽猴子提供)
「那年是我人生轉捩點,也看到2年來拍到、但沒看到的訊息。為人父母的酸甜苦辣,得親臨現場才知道是怎麼一回事。」黃嘉俊表示,「拍這部片時,覺得廖鴻基與金磊都很瀟灑追求理想,等當了父親,才體認到他們身為父親背後的掙扎。」廖鴻基為奔赴海洋,犧牲婚姻、家庭,花20年的時間彌補親子關係;金磊想兩者兼顧,得面對自己不斷被生活掏空,內心另有嚮往。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大海,可是你有沒有機會真的踏出去?」原本黃嘉俊想像的影片樣貌,是對話很少、風格化且偏向內在思考,但新的體悟使影片更接近一般民眾。
黃嘉俊曾以紀錄片《一首搖滾上月球》獲台北電影節最佳觀眾票選獎。(翻攝自YouTube)
拍攝《男人與他的海》之初,黃嘉俊一頭栽入,但「邊拍、邊有很多出海與出國的行程,才知道需要錢。」他除投入個人積蓄、親友金援,也申請到文化部3百萬元輔導金,並透過監製朱全斌獲趨勢基金會贊助,拍攝費用約1千萬元。
後來影片行銷公司認為該片以海洋為題,適合大銀幕放映。黃嘉俊以往作品《一首搖滾上月球》《來得及說再見之「人之老」》都曾在院線映演,他了解為了上戲院,後製技術規格得更高,所費不貲,因此接受建議,在去年十月底推出群眾募資。
群募另一重要功能是提前與群眾溝通。這部紀錄片想讓大家認識大海,有機會暖身宣傳,何樂而不為?
首次嘗試群募的黃嘉俊與行銷團隊討論後,大膽定出5百萬元的目標,沒想到約兩週就達標。但他覺得就此喊停很可惜,「因為群募還有另一重要功能:提前與群眾溝通。尤其這部紀錄片想讓大家認識大海,有機會暖身宣傳,何樂而不為?於是將金額拉到1千萬元,新增贊助一萬名『海洋之子』觀影的目標。這是針對年輕學子,因為台灣的海洋與未來,在他們身上。這顆種子種下去,就有機會成長。」
台灣首位海下鯨豚攝影師金磊(左)長期到各海域追尋鯨豚的身影。(牽猴子提供)
群募第二波一度在8、9百萬元階段停滯,但最後2天暴增,封關達1千184萬多元,反應之熱烈,遠超出黃嘉俊預期。
事後回顧,黃嘉俊帶著謹慎的態度認為,群募成功主要原因在集資影片的內容、網站文宣,都簡單且精要的提出訴求,以核心價值打動民眾。「我們是海島民族,血液裡流著海洋的DNA,應該要與海為伍、以海為傲。」

黃嘉俊導演下海小檔案

1974年10月22日出生於台北市

紀錄片代表作:

  • 2020年 《男人與他的海》
  • 2015年 《來得及說再見之「人之老」》
  • 2013年 《一首搖滾上月球》獲台北電影節最佳觀眾票選獎、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
  • 2008年 《飛行少年》獲台北電影節最佳紀錄片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4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