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2020.06.23 10:00 臺北時間

S01E11|傳播環境中的「逆火效應」:事實查核會助長謠言嗎?

傳說中的「逆火效應」是什麼?如何影響事實與謠言在閱聽眾心中的拉扯?事實查核真的有用嗎?還是反而是助長了不實訊息的延燒呢?(Pixabay)
傳說中的「逆火效應」是什麼?如何影響事實與謠言在閱聽眾心中的拉扯?事實查核真的有用嗎?還是反而是助長了不實訊息的延燒呢?(Pixabay)
不實訊息好膽嘜走!讓我們一同透過聲音追蹤時下最猖獗的流言。
哈囉各位聽眾你們好?《出擊!事實查核大揭密》這個節目已經進入第10集,前9集我們講了很多謠言如何在不同的媒介裡流傳,各國又如何回應?接下來,記得每週二繼續鎖定節目更新,也可以到台灣事實查核中心和鏡好聽的臉書按讚,或是追蹤instagram直接跟我們互動喔!
上一集我們剛提到選舉謠言的危害,其實今年初的2020大選前後,網路和通訊軟體上也出現滿多相關的謠言。人們收到謠言之餘,除了生氣這些假消息為何傳散出來,有些人也會適時勸親友不要轉傳這些消息。但特別的是,有些人即使聽了解釋,或是讀了查核報告,還是很容易繼續相信那個謠言,究竟為什麼會這樣?
傳說中的「逆火效應」是什麼?如何影響事實與謠言在閱聽眾心中的拉扯?事實查核真的有用嗎?還是反而是助長了不實訊息的延燒呢?

🧨逆火效應(Backfire effect)

當A接收了與其信念相符的主張a,之後旁人B告知主張a有誤,反而會導致A更加強烈的支持主張a,更甚於該事實被揭發之前。逆火效應也被稱為迴力鏢效應(Boomerang effect)。

「逆火效應」一詞由達特茅斯學院學者布倫丹·尼及艾希特大學政治科學教授傑森·萊佛勒在2010年的研究中所提出。他們在2005、2006年針對200個美國大學生進行實驗,向後者測試了五個事實主張,當中兩個由美國前總統小布希的主張中發現了逆火效應。
實驗案例中所使用最有名的主張,是有關小布希辯護美國出軍伊拉克的合法性。他聲稱伊拉克在美國出軍前破壞或隱藏了大規模殺傷武器的相關物資。實驗結果發現,原先就支持小布希決定、保守派傾向的受測者,在看了附有事實查核內容(補充:中情局(CIA)證實,沒有發現任何可以用來製造武器的物資)的小布希辯護文章後,反而更加支持小布希的決策。
尼與萊佛勒對逆火效應出現的解釋為:如果人們接受到違反自己政治想法的主張時,他們會在心中持續與之對抗,導致最後跟被告知不同想法之前相比,反而更堅定的相信原本的信念。
但是這兩位教授近幾年修改了主張!

急轉直下! 逆火效應其實沒那麼常見

最初提出「逆火效應」的學者尼與萊佛勒,也著手修改他們的研究。尼強調,逆火效應只會在特別的情況下發生,如高度爭議、對立的議題。他指出:「逆火效應這一現象已經被誇大(Overstated)了。」
逆火效應除了在2010年與2012年的兩個研究中出現,在近期其他五個更大規模的實驗中,均沒有發現逆火效應的證據。
英國事實查核機構Full Fact近期也發布對於「逆火效應」的研究結果逆火效應其實非常罕見,並不是常態。
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理教授Thomas Wood與喬治華盛頓大學助理教授Ethan Porter在2016年的研究報告中做出結論:「要引發逆火效應,其實非常困難。」他們從槍枝暴力到非法移民犯罪等議題,挑選了52個事實主張,甚至包括上述曾經引發逆火效應的小布希主張,但在這個涵蓋10,100個實驗對象的研究中,並未發現逆火效應。
Wood與Porter指出,儘管人們難免有偏見——傾向以自己的政治信仰來決定一個主張的真實度;但是,不論是自由派或是保守派的受測者,在閱讀含有事實查核內容文章之後,大多數傾向接受事實澄清。
事實查核的重要性:以新訊息取代錯誤訊息
提出「逆火效應」的學者尼與萊佛勒在2017年的研究中建議,如果能進一步展示正確資訊,以新的訊息取代錯誤資訊,會比單純指控原訊息錯誤,更為有效;另外,格式也可能有一定影響,例如影片與圖片的呈現,效果比文字還要好。
以這次罷免選舉選務傳言來看,查核中心希望能用數字和證據來證明作票的可能性是低的。那查核報告發布出去後,也希望廣大讀者能分享查核報告給相信會作票的選民。
如果單純透過訕笑、謾罵面對選務謠言,或是面對與自己政治立場不相符的人,不只無助於事實的澄清,更有可能引發「逆火效應」!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