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財經理財

MIT口罩世界出名 康匠要教外國人做口罩

台灣康匠總經理陳勇志疫情初始就提出「微型口罩一貫廠」概念,從原料到成品的技術轉移,讓其他國家的人也都能自己收產口罩。
台灣康匠總經理陳勇志疫情初始就提出「微型口罩一貫廠」概念,從原料到成品的技術轉移,讓其他國家的人也都能自己收產口罩。
武漢肺炎期間生產出4億片口罩的大廠台灣康匠今宣布結合上、中、下游生產鏈,創立「口罩微型一貫廠」概念,今年6月起將台灣口罩國家隊的成功經驗以商業合作模式複製到其他國家,不只賣口罩,還要教其他國家怎麼做口罩。
台灣康匠口罩日產能是政府徵收的50家業者中最高,關係企業囊括口罩產業上、中、下游,在疫情期間都扮演重要角色。
台灣康匠總經理陳勇志9年前原為販售無塵室耗材的貿易商,因為口罩遭斷鍊,決定創立製造口罩的台灣康匠,這幾年又陸續成立包含兆羿、松勝、昌育等口罩產業上游公司,產品涵蓋熔噴不織布、PP不織布、定型鼻線等,也因為擁有基礎口罩一貫廠的架構,掌握熔噴技術的關鍵,才能夠讓生產出來的口罩都合格,在此次疫情中扮演關鍵角色,日產能約230萬片,成為台灣第一的口罩公司,
陳勇志將口罩比喻為蛋,「很多人問我蛋賣好好的,為什麼要把雞賣了。但如果常常像這樣子但沒辦法賣出去,不如我現在賣雞給你,你自己生蛋。大家都會生產口罩,才能讓全世界的人更健康、安全,這樣的心態我覺得比較正確。」台灣康匠提供的「口罩微型一貫廠」概念,提供從原料到口罩成品技術教學,「台灣的機器就是操不壞,足勇ㄟ!我們把機器裝在一個貨櫃裡,到了那個國家,貨櫃打開就可以開始生產。」要讓各國的人在疫情期間都能夠自己的口罩自己做、不靠別人救。
「口罩微型一貫廠」概念包括日產60萬片的微型模式、日產100萬片的經濟模式與日產200萬片的標準模式,費用在美金500萬元至1500萬元之間,視需求而定。「把熔噴布、耳掛、鼻線等產線組在同一個廠區,就可以降低像是包裝、運輸等成本,也比較環保。」第一條微型一貫廠產線規劃從泰國開始,目前美國、西班牙也都有上門詢問,台灣康匠也會在桃園設立一個示範廠。不怕技術被學走,「我技術轉移的是基本有防疫功能的口罩,但更多功能就是我們來研發,像是有HEPA功能、可以3倍透氣的,技術就在我手上。」
台灣康匠的相關企業囊括口罩產業上中下游,也計畫將成立控股公司,但要等疫情好轉後決定IPO時間。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