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0.08.09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中美貿易戰加劇 鴻海和碩為蘋果赴印擴廠

美、中兩強一路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鴻海、和碩等代工廠為了大客戶蘋果分散風險考量,必須前往印度設廠。
美、中兩強一路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鴻海、和碩等代工廠為了大客戶蘋果分散風險考量,必須前往印度設廠。
7月,科技業發生2件大事,一是iPhone代工廠緯創賣大陸廠給立訊,同時間,代工龍頭鴻海傳出投資10億美元擴大印度製造基地,代工二哥和碩也證實成立印度分公司。
本刊調查,看似毫無關聯的2件事,背後正是蘋果因應美、中兩強競爭下的生產基地大轉移,從「中國製造」改挺「印度製造」。未來包括立訊等紅色供應鏈將在中國逐步接手iPhone代工,專攻中國內需市場,至於鴻海、和碩等台商將全力在印度擴廠,瞄準非中國的海外市場。
7月17日,代工廠緯創發布重訊,宣布位於大陸昆山的iPhone生產工廠緯新資通,以新台幣138億元(約人民幣33億元)賣給大陸新崛起的蘋果代工廠立訊,而立訊董事長王來春正是近年蘋果極力扶植的「女版郭台銘」。
美商蘋果是全球市值最高企業,iPhone更是手機業獲利最高的商品。(翻攝蘋果官網)
同一時間,擁有蘋果iPhone三成代工訂單的代工二哥和碩,已在印度南部的清奈(Chennai)註冊成立子公司。就在和碩證實此一消息前,外媒也傳出已在印度製造iPhone的代工龍頭鴻海,又計畫再投資10億美元,於印度南部擴建iPhone生產工廠。

產能轉移 分散風險

看似二則毫無關係的新聞,背後卻是息息相關。本刊調查,不管是緯創賣廠立訊,還是鴻海、和碩加速印度擴廠,背後都有蘋果的影子,「如果沒有蘋果的首肯,緯創能夠賣廠給立訊嗎?」一家科技業財務長笑著說。「過去二年蘋果多次要求和碩去印度設廠,但和碩卻選在此時設分公司、準備設廠,可見蘋果給的壓力有多大。」
「未來,產業變成一邊是『中國市場』,一邊是『非中國市場』,成為不可逆的趨勢,庫克(蘋果執行長)就是想買保險,一邊讓紅色供應鏈接手『中國製造』,另一邊讓台商衝刺『印度製造』。」科技業老闆對本刊直言:「去年就傳出蘋果要讓1/5,甚至1/3的產能移出中國,現在只是逐步落實罷了。」
原來,就在美中兩強,一路從貿易戰打到科技戰,雙方劍拔弩張之際,過去20多年來靠著「中國製造」行銷全球,享受高獲利的蘋果,要如何能在兩強間找到左右逢源之道,就變成相當重要。「大陸市場占蘋果營收約15%,僅次於美國市場,在大陸大力推動紅色供應鏈的壓力下,如果庫克不展現誠意,很可能面臨被抵制的風險。」資深科技業者分析。
更何況,中國「民族品牌」華為在美國全力圍剿下,已無法獲得美系供應商支持,「華為遺留下的中高階手機市場空間,如果蘋果能趁隙而入,絕對是業績大補丸。」

官方補貼 支援搶單

提升立訊等紅色供應鏈在蘋果供應鏈的比重,不但符合大陸官方政策,更重要的是紅色供應鏈背後獲得官方的補貼,更有助蘋果降低成本。「為爭奪Apple Watch訂單,立訊的代工費不但比台商便宜一半,最可怕的是連最傷代工廠的NPI(New Product Introduction新品試產)費用都不跟蘋果收,背後如果沒有官方補貼,絕對不可能做到。」一位了解立訊搶單內幕的科技業者搖頭說。
蘋果執行長庫克曾前往大陸代工廠立訊參訪,有女版郭台銘之稱的董事長王來春親自接待。(翻攝立訊精密官網)
外界也好奇,蘋果扶植立訊等紅色供應鏈,不是與美國總統川普抗中路線背道而馳嗎?「這就是蘋果要鴻海、和碩加速印度設廠,還跟印度官方達成推動『印度製造』的原因。」一家代工廠高層解釋:「未來紅色供應鏈逐步接手『中國製造』,蘋果全新建立的『印度製造』就交給與關係最密切的台商。」
上週六(1日)印度政府宣布,包括三星與蘋果的手機組裝代工廠鴻海、緯創、和碩及印度手機供應商MICROMAX和Lava,已向印度政府申請加入66.5億美元(約新台幣1950億元)的獎勵計畫,以促進印度手機的生產。印度科技部長Ravi Shankar表示,這些工廠將替印度增加120萬個就業機會。
鴻海赴印生產已有十多年歷史,從早期接手NOKIA手機工廠,現在又要幫蘋果擴建iPhone生產基地。(翻攝沃游網)
對此,鴻海表示,已於7月底完成獎勵計畫申請,但不評論客戶與供應鏈相關傳聞。和碩則表示,印度是南向布局考量地點之一,相關設廠事宜正與官方討論中,也包括申請相關獎勵。

印度製造 一舉兩得

不只美中兩強對抗氣氛濃厚,中印關係的緊張更讓台商感受深刻。「今年前往印度多次,接觸基層官員時問起:『你們的敵人是誰?』他們居然毫不猶疑地說:『China。』」台商老闆說。
而蘋果iPhone售價太貴,目前在印度的市占很低,推動印度製造更是一舉兩得。「印度已被挑起民族主義,過去小米OPPO、vivo這些占7成市場的大陸品牌,一年內必定受到打壓,2年後可能大退潮,蘋果藉著台商在地製造,加上平價機種出爐,鐵定會有很大的斬獲。」資深科技業者分析。
印度人口是全球第2多,但平均收入偏低,目前iPhone手機價格偏高,接下來勢必會推出平價機種爭取印度市場。(達志影像)
蘋果全力推動台商「印度製造」基地,但真的容易嗎?一位大型科技業者主管直言,難度相當高。「電子業供應鏈幾乎都在中國和台灣,若要到印度設廠,包括印刷電路板以及機殼等零組件,全都要重起爐灶,談何容易?」
更何況,蘋果的iPhone組裝往往是要在短期內聚集數十萬人快速學會組裝,然後在3、4個月內做出幾千萬支,而且組完後這些人就解散了。「不只廠商的管理能力要夠,更要政府支持,中國可以這樣做,印度行得通嗎?」

印度小檔案

印度的人口多達13.7億,僅次於中國的14億,人口成長速度比中國更快,號稱為全球最大的民主國家。聯合國報告預估,2024年印度人口數將超越中國,25歲以下的人數占總人口一半,外界認為印度有機會複製中國的成功經驗。

在經濟方面,印度在2019年以前,曾經連續多年奪下世界經濟成長率之冠,過去20年,印度的平均經濟成長率達5.8%,國內生產總值排名世界第5,與英國和法國相當。但因為印度人口眾多,平均國民生產總值很低,在全球排行140,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中,貧富差距非常大。

由於失業問題嚴重,2014年莫迪擔任總理以後,提出了「印度製造」「數位印度」「智慧城市」以及「綠色印度」等多項經濟政策,大力發展印度經濟,希望藉由扶植國內製造業,吸引外資到印度投資,建設印度成為全球製造中心,創造龐大的工作機會滿足國內的勞動需求。

民情迥異 困難重重

此外,印度年輕的勞動力人口雖豐沛,但民族性跟中國不一樣,中國是極權國家,人民的服從性高,印度則是民主國家,不見得會依照上級的交代做事。「印度人很難管啦,台幹過去習慣用紀律、速度和效率的方式管理中國工廠,但在印度繼續用這套很容易出問題。」不願具名的電子業主管說。
很多人以為印度是英語系國家,溝通不會太困難。但實際上,印度沒有統一的語言,卻有22種官方語言,「印度腔的英文很可怕,參加他們的會議,大概只聽得懂三成,其他只能用猜的或找其他方式補救,溝通很不容易。」曾派往印度的工程師苦笑說:「更麻煩的是,只有一成印度人用英文溝通。」
實際上,包括最早到印度設廠的鴻海在內,大多數台灣科技集團到印度設廠都曾出現虧損。除了文化與語言等問題,印度的基礎建設,包括公路運輸、水電供應不足,也造成相當大的困擾。
「印度鐵路每一省的軌道寬度不同,如果設廠就只能在港口附近,像鴻海在中國河南鄭州廠這種遷移內陸降低成本的做法,在印度光是運輸就會遇到困難;且印度的法律和關稅稅率經常變動、索賄問題嚴重,還有強勢的工會發動罷工等等,都不易解決。」曾前往考察的業者說。

立訊代工 衝擊鴻海

據《路透社》的報導,鴻海計畫設立的新廠,將要投入組裝,預計3年後興建完成。「光是建廠就要花3年了!」法人說。「但印度的效率要怎麼跟中國比?立訊只用花2年,就可以在中國蓋3座廠,招5萬名員工。」
生產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是台商科技業少數在印度設廠還能賺錢的業者。(翻攝台達雙月刊)
生產電源供應器的台達電,是台灣業者唯一在印度賺錢的公司,「那也是一個意外。」知情人士透露,「台達電本來沒有印度市場,是因為子公司泰達電在2003年時併購瑞士最大電源供應器廠Ascom Energy System,才發現印度在它的轄區,由於Ascom Energe System在印度已經發展很多年,台達電才意外在印度賺到錢,台達電也因此能夠「以印制印」,逐步擴大在印度的布局;目前該公司在印度中、北部各有一個組裝廠,產能仍以外銷為主。
如果印度製造的問題如此大,台商有選擇嗎?「你不去印度,就拿不到訂單,去印度短期內會賠錢,但賺到營業額,價格是可以和客戶談的。長期來看,印度很有潛力,台商應想辦法跟蘋果談生產成本。」投資圈人士說。
然而,現階段蘋果的iPhone絕大多數仍是中國製造,未來立訊進入供應鏈後,誰會受傷最重呢?一位大型電子業高層認為,在這波蘋果供應鏈重組的過程當中,鴻海受到的衝擊會最大,因緯創大陸廠賣給立訊後安全下莊,以後蘋果在中國賣的iPhone會逐步交給立訊組裝,中國以外的iPhone才會交給台商。

積極建廠 抓緊契機

「鴻海的代工訂單,勢必會慢性失血流向立訊。」「緯創在中國的iPhone廠規模相對小,也不賺錢,賣給立訊其實是不錯的交易,鴻海在中國的工廠那麼多,跑不掉了。」一位前鴻海主管說。
鴻海旗下的富士康在中國生產基地最高曾達百萬名員工,隨著中國官方擴大補助與蘋果扶植紅色供應鏈,龐大廠區投資要何去何從,備受關注。(東方IC)
不過,立訊切入iPhone也需要時間學習,不會那麼快就取代鴻海,像是軟板,「王來春很厲害沒錯,但軟板廠就沒做起來,比不上鴻海集團的臻鼎。而過去緯創組裝iPhone沒有賺錢,交給立訊就能賺? iPhone 代工的品質,是要通過考驗的。」
郭台銘(左)與童子賢(右)面臨蘋果扶植紅色供應鏈壓力,接下來必須要趕緊推動印度設廠,避免邊緣化。
至於和碩,從目前趕進度設立印度分公司,積極建廠的態度來看,「童Sir(童子賢)也看得很清楚,鴻海跟緯創過去是為印度內需市場建廠,現在蘋果要大推『印度製造』外銷全球,獲得補助只會多、不會少,此時去剛剛好。」知情人士說。資深科技業者不諱言,台商比起紅色供應鏈,仍有3到5年的領先時間,能否抓住印度製造契機再寫新傳奇,將考驗台商大老闆們的智慧。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