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8.21 13:58 臺北時間

森林大火像「移動核能電廠」 紀錄片揭人類因應法則

超級野火往往造成森林棲地的大規模破壞。(公視提供)
超級野火往往造成森林棲地的大規模破壞。(公視提供)
美國加州上週末因嚴重熱浪,加上一週內上萬次的落雷,導致森林野火四起,數千名民眾被迫撤離家園,州長紐森也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近年美國、澳洲森林野火頻傳,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這些熊熊大火其實是全球性議題,《公視主題之夜》今日(21日)晚間10點播出紀錄片《超級野火:著火地球求生指南》(Megafires: How to Survive on a Burning Planet)探討超級野火為人類生活帶來前所未有的影響,以及應變方式。
「野火」自古以來即為人類歷史與自然生態的一環,甚至是幫助森林循環再生的關鍵角色,不過全球暖化時代的來臨,讓野火生態有了極大的轉變。「超級野火」與一般的火不同,它帶有百萬瓦特的威力,如同一座會移動的核能發電廠,燒不盡且難以控制,致使損害規模一再推向新高。
消防人員模擬超級野火來臨時的救難方法。(公視提供)
《超級野火:著火地球求生指南》前往美國、加拿大、歐洲與亞洲訪問科學家、打火兄弟以及消防專家,並從森林的歷史研究隱藏在土壤之下的悶燒、到燃燒產生的煙霧如何影響平流層,藉不同的角度分析問題。
加拿大與美國的許多原住民族,擁有把火當作工具的傳統知識,每年春天,「第一民族」點燃小火、清理空間,以便進行放牧與耕作,讓森林與開放空間彼此鑲嵌,阻止野火延燒範圍過大。野火亦敵亦友,它是再生循環的一部分,森林在大火的幫助下,能捲土重來、重拾朝氣,然而以火為工具的傳統,已逐漸被人淡忘並立法禁止。
許多人想遠離都市塵囂,卻又渴望文明設施的便利,但魚與熊掌不可得兼,這不僅非常不切實際,住宅周遭滿布的變電箱往往也成為失火的主因。
超級野火肆虐後滿目瘡痍。(公視提供)
面對超級野火,科學家除了交互參照天象與氣候資料,建構出精確的「樹木傳記」、觀察樹木如何與一般的大火共存外,也施行「策略放火」,維持森林的拼貼樣貌。科學家也研究如何控制社區內各種易燃性燃料。他們深知或許單靠科技不足以控制超級野火,但有了這些預防措施,能使環境較不易燃燒,消防員打火時更有贏面。
全球暖化下,失控的超級野火就猶如咆哮的野獸,正處於「火新世」這個以火註記之時代的我們別無選擇,應更努力嘗試在大火與森林間找到平衡。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