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0.09.03 07:58 臺北時間

【鏡法】迎接國民法官的時代

《國民法官法》將於2023年上路,屆時重大案件會由6位國民法官與3位職業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圖為新北地院舉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擬法庭活動。
《國民法官法》將於2023年上路,屆時重大案件會由6位國民法官與3位職業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圖為新北地院舉行國民參與刑事審判模擬法庭活動。
2020年7月22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國民法官法》,將在2023年上路,未來檢察官起訴最輕本刑在10年以上有期徒刑之罪或故意犯罪而發生死亡結果,「應行」國民參與審判。按此,國民只要年滿23歲,在轄區內繼續居住4個月以上者,除了「特定情形(如遭褫奪公權、公務員受免、撤、休、停職處分中、在監服刑等)」「特定職業(特定高官、黨職或法律專業人士)」及「特定關係(與被告或被害人具親屬或僱傭關係等)」外,都可能列入候選名單,除了少數情形可以拒絕外,大部分國民都可能列入,成為「備選國民法官」。日後當案子起訴至法院被抽中後,將由6位國民法官,和3位職業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重大案件,這是我國有史以來首次實施人民加入審判的新制。
由於國民法官原則上都是法律門外漢,卻要與職業法官一起對事實認定、法律適用及科刑輕重等事項共同表決,很多人擔心「我不懂法律怎麼辦?」法律遂規定審判長在程序開始前要向國民法官上「基本課程」,亦即說明如「相關程序規定」「國民法官之權限、義務、違背義務之處罰」「刑事審判之基本原則」「被告被訴罪名之構成要件及法令解釋」及「審判預計所需之時間」等,所以「法律素人」們對此不用特別擔心。另外,訴訟程序進行中,國民法官就審判長應說明事項有疑惑者,亦得請求審判長釋疑,避免「鴨子聽雷」的窘況。
審理結束後,最重要的就是決定被告有罪與否以及刑度高低的「終局評議」,由職業法官跟國民法官共同依序表達對犯罪事實認定、法律適用與科刑意見後,再進行評決。判決被告有罪(例如殺人罪成立)需要達到2/3以上,也就是至少6票同意。科刑事項(例如有期徒刑多久?)則是過半意見決定即可,也就是至少5票一致。最重的死刑,因為嚴重到剝奪人之生命,則要達到2/3以上方可宣判。有人擔心,6位國民法官即占2/3,是否表示「法律素人」基於正義感,對於媒體報導「人神共憤、萬惡不赦」的案件,可以不顧法律規定或證據認定,淪為「非殺不足以平民怨」的暴民司法?本法考慮這種情況,加入適度的煞車功能,不管是有罪2/3或科刑過半、死刑過2/3的票中,至少要有一票來自職業法官。換言之,即便6位國民法官都認定有罪,但沒有任何一位職業法官加入,最後還是無罪。
台灣的司法向來無法得到國人的高度信賴,近來「火車殺警案」「吸毒弒母案」的判決,似乎更加深了人民對司法的不滿。年滿23歲以上的「法律素人」加入審判,是否更能獲得人民的信賴?接地氣的判決是否合乎法治國的要求?全民都拭目以待。

楊雲驊

  • 政治大學法律系教授
  • 新時代法律學社理事長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5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