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透視
2020.09.28 21:58
過往同志片太肉欲 導演拍純愛找回共感
【粉紅經濟5】

綜觀近年台灣同志題材電影,憑著口碑多有一定觀眾捧場。2018年預算約3,500萬元的《誰先愛上他的》加入喜劇元素,賣座達6,637萬元;2012年《女朋友。男朋友》,3,000萬元製作費亦寫下5,500萬元票房。
今年,由瞿友寧編劇、監製,柳廣輝執導的同志片《刻在你心底的名字》也在今年推出,7千萬元的宣發製作費,高於時下國片平均3千萬至5千萬元的預算,為此《刻》片結合青春、BL、懷舊等元素,並加入宗教、自我認同等議題,擴大目標族群。
瞿友寧對《刻》的市場回收表示樂觀:「當愛情講到很純粹的時候,可以超越原有的市場限制。」他指出,過往許多同志片強調欲望或肉體,容易造成觀眾的刻板印象,讓票房受限。
柳廣輝也表示認同:「以前同志題材較小眾,甚至把同志拍得太制式和浮面,少了共感度,連同志都不進戲院支持。我們認為最能引發共鳴的,就是愛情。」他期待《刻》片成為代表新世代的電影,「當觀眾進戲院時,看到的是愛情和初戀,進而產生力量,跨越同志電影票房門檻。」
更新時間|2020.09.30 03:08
鏡週刊4年了,讀者的建議與批評我們都虛心聆聽。為提供讀者最好的閱讀空間,我們成立了會員區,提供會員高品質、無廣告、一文到底的純淨閱讀體驗,邀您立即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