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美食旅遊

到花蓮體驗織羅部落文化 嚐原民美食、玩米彩繪、自己做愛玉

比苦瓜還要苦卻會回甘的「輪胎苦茄」(前),是當地的蔬果。
比苦瓜還要苦卻會回甘的「輪胎苦茄」(前),是當地的蔬果。
花蓮織羅部落原名「Ceroh」,在阿美族語中代表「源源不絕」的意思,這幾年透過紀錄片《看見台灣》打出知名度後,部落族人利用春日國小的閒置空間打造「春日禮辦供處」,不只接待遊客與提供導覽,還能體驗用「織羅三寶」製作的美味料理。
油炸過的蝸牛就是阿美族人的鹹酥雞。
在春日社區可以體驗麵包果葉與月桃葉當盤子吃飯的用餐方式。
三寶之一的葛鬱金,在阿美族語稱為「Alida」,早期是最佳食品的黏著劑,也是太白粉的主要原料,現在的葛鬱金不只是部落的經濟作物,媽媽主廚們還會製成天然果凍,加上高膳食纖維,讓它躍升為健康營養的天然食材。
醃漬過的鹹豬肉是慶典時才會端出來的部落宴席菜。
餐桌上還吃得到比苦瓜更苦卻會回甘的「輪胎苦茄」與秋葵等野菜,還有號稱阿美族鹹酥雞的「鹹酥蝸牛」,以及慶典上招待貴賓的「鹹豬肉」等野味,最有趣的莫過於遊客能使用以麵包果葉及月桃葉做成盤子的容器吃飯,既符合環保潮流也能了解原住民的生活智慧。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