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人物

【誰殺了鮑啟宇番外篇】台灣石綿危害仍是進行式 民團、醫師籲政府重視

台灣一些老舊建築仍可使用石綿瓦,修繕時有石綿暴露的風險。(翻攝自聰鎰不銹鋼工程臉書)
台灣一些老舊建築仍可使用石綿瓦,修繕時有石綿暴露的風險。(翻攝自聰鎰不銹鋼工程臉書)
1977年,國際癌症總署將「石綿」列為一級致癌物,台灣的石綿管制卻落後他國多年,直到2018年1月1日才加入「全面禁用石綿」的行列。若以過去石綿消耗量與疾病潛伏期來簡易推估,台灣的石綿相關疾病可能在2020~2030年左右達到高峰,本土醫學病例和流行病學研究都指出,石綿疾病個案預期日益增加。
石綿危害更非過去式。台灣於1970至80年代邁向工業化社會,曾被視為「神奇礦石」的石綿,更被廣泛運用於各產業,不僅造成相關工作者罹患職業病,也成為環境公害問題,更嚴重的是,其危害到今天都還持續發生著。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就指出,台灣雖然在前年已公告「全面禁用石綿」,但環境教育和防治宣導卻未落實,「我們環境裡面的石綿可能還是存在,」她說,例如建築使用的石綿瓦片、就可能在拆除房屋時暴露,但民眾並未警覺,甚至有些學校仍在做實驗時使用石綿心網,讓學生暴露其中,「我們如何把這些石綿汰換掉?如何讓它們不再出現在我們的生活週遭,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我們政府目前沒有盤點、明確掌握,石綿會在哪裡出現。」
從事石綿職業病認定及相關研究多年,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主治醫師李俊賢也指出,雖然台灣目前已全面禁用石綿,但卻未禁止「含有石綿的產品進口」,「如果我們去看,含有石綿的產品,各大類如煞車來令片、耐磨材料那一大類,2018年,我們發現石綿纖維的原料確實沒有進口,但是『產品』還是在進口,含有石綿的產品跟建材進來以後,如果勞工去鑽洞切割,粉塵還是會跑出來,住在環境裡的居民,可能會有潛在暴露,」他難掩擔憂地說,「像在澳大利亞的做法是,含石綿的東西要標示、貼黃標,並且標明這一定要由專業的人清除,普通人是不能動的。」
國家衛生研究院國家環境醫學研究所主治醫師李俊賢對於台灣石綿危害仍是「進行式」,感到擔憂。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