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01.12 13:38 臺北時間

【牡丹還魂2】與廣告導演2度合作 白先勇讚他的作品有「崑味」

文學大師白先勇(左)提議拍攝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由導演鄧勇星(右)執導,兩人再度合作默契更佳。
文學大師白先勇(左)提議拍攝紀錄片《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由導演鄧勇星(右)執導,兩人再度合作默契更佳。
由藝碩文創出品的《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將於本月15日上映,該片記錄文學大師白先勇18年來推動青春版《牡丹亭》的過程和成果,導演鄧勇星結合訪談、實地取景和史料,呈現崑曲的歷史變遷與當代復興。
這是鄧勇星與白先勇繼後者傳記片《奼紫嫣紅開遍》後2度合作,為此,鄧勇星把《牡丹亭》這齣劇讀了一遍,不太懂的地方就去找資料、學者的註釋。他也會去問演員,在唱或念某個句子時,如何詮釋、意喻為何,有助於他更了解文本。
不過由於時間緊迫,他還來不及做足功課就得先接觸訪問對象,例如在青春版《牡丹亭》飾演癡情柳夢梅的俞玖林,鄧勇星一共訪3次,「有時會問不出東西,當下有點心虛,也只好趕快回來加油,希望能把崑曲理解得更透澈。 」
表現手法上,鄧勇星以崑曲的美學基礎為架構,將整部片視為一部完整的崑曲,影片中各個段落就像崑曲的折子戲,彼此之間以《牡丹亭》劇作中膾炙人口的詞句銜接,有時對應上一場景發生的事,有時做為下一場景的引言或結論。抒情、詩意的節奏,讓白先勇覺得「非常有崑味」。
對此鄧勇星表示,《牡丹亭》的文字穿插在畫面裡,彷彿作者湯顯祖也圍繞4週,若即若離的氣氛之下,觀眾可以感受到他的存在,把《牡丹亭》問世至今400多年的這段歷史,「用一種更立體的方式去看待。」
拍攝過程最大的挑戰,是鄧勇星要放下拍廣告或MV的慣性,學習自我克制,以免影響崑曲簡約、抽象和寫意的美感。如同紀錄片裡正在學習崑曲的學生所言:「表演要給3分,藏7分。」鄧勇星也如此告誡自己。
由於經費有限,拍攝團隊常一人多工,鄧勇星(左1)有時也身兼攝影師。(藝碩文創提供,許培鴻攝影)
由於製作經費不是很充裕,鄧勇星和團隊都「一個人當5人用」,比方助導鍾鎮陽要身兼攝影,拍攝結束後,由於他也具有音樂相關背景,因此片中大部分的音樂也出自他之手。
剪輯也耗費不少時間,連鄧勇星在內共有3個人,「剪到第1稿就花了7、8個月」,之後再花一點時間細修。白先勇每到1個階段會加入,初剪後也看過1次,並認可團隊的取捨決定。
鄧勇星透露,白先勇修改最多的是感謝名單,「他非常在意,因為不想辜負任何1位出過1分力的人,少了誰都不行 。」反覆修改的結果,名單直到去年底才拍板定案。
《牡丹還魂——白先勇與崑曲復興》將於1月15日在國賓影城@台北長春廣場、光點華山電影館上映。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