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理財
2021.03.06 05:58 臺北時間

【全文】推案爆量移工進不來 營建業爆大缺工潮

營建業爆缺工潮,負責統籌、發包、管理的營造業者正「抱著頭燒」。
營建業爆缺工潮,負責統籌、發包、管理的營造業者正「抱著頭燒」。
去年台灣房市熱到發燙,在全台建案雨後春筍般推出的同時,營造商與建商們卻有苦難言。本刊調查,受「護國神山」台積電等科技大廠趕工建新廠,及肺炎疫情暫緩移工引進等因素衝擊,營建業出現大缺工,不只人力缺口高達4萬多人,更導致興建成本暴漲,衍生出建商不蓋房改炒土地、營造業有案不敢接等亂象。
週三(2月24日),位於內湖成功路二段的一棟豪宅湧入大批媒體,原來是過去多次拿下營建股「營收王」的興富發旗下貝可麗烘焙工坊首家分店開幕,發言人廖昭雄開心宣布好消息之餘,話鋒一轉,坦言未來一年內,興富發各工地的完工時間恐怕都得延後一季,「因為科技廠搶工人,現在缺工已是業界普遍現象了。」

科技廠搶人 工資高八成

不只興富發如此,就連知名日本營造商在台分公司華熊營造,台北101大樓、信義區指標豪宅陶朱隱園均出自其手,目前全台共21個案場在施工,如今也遇上同樣的問題。「我們大概一半的案子都推掉了,現在什麼工都缺,連工地的監工都出現斷層,就算有生意上門也不敢接。」談及近期接案狀況,華熊營造總經理周宜城苦笑地說。
內政部最新報告指出,去年全台共有13萬3909戶住宅開工興建,創下有統計以來最高記錄,加上企業回流建廠、各大公共工程動工,市場一片欣欣向榮。不過,這樣的景況看在本該眉開眼笑的營造業者眼中竟是五味雜陳。
台灣年輕人投入工地的意願不高,導致技術型勞工出現斷層。
本刊調查,台商大舉回流,護國神山台積電等科技廠也在北中南大舉蓋新廠,過去原本可以專案引進移工解決缺工問題,現在卻因疫情受阻,為趕進度,科技廠紛紛開高價挖工人,導致房地產業缺工問題更加嚴重。
一名建商私下透露,台積電建廠正如火如荼趕工,無疑已是市場的價格制定者,「為了綁住工人,他們不只開出做6天給7天薪水的破天荒條件,而且各類工種的平均薪資都比過去市場行情高出8成,甚至一倍以上的都有,造成其他工地要想保住工人也只能盡量跟進,差太遠的就只能慢慢等。」

疫情擋移工 短缺4萬人

「其實,過去像台積電建廠這類符合國家政策的大型工程,是可以請移工的,重點是去年因疫情關係,移工進不來,他們只能從市場上去拉人,才會引爆這波缺工潮。」該建商說。
翻開營建署去年12月發布的營造人力缺工報告,營造業勞工缺工總人數已達4萬8809人,其中,又以鋼筋工、水泥工、模板工、電焊工等基層勞工的缺口最大,缺工人數高達3萬多人。「現在工頭會帶底下的工人,跑去別的案場趕工,哪邊價錢好,他們就優先做,等有空再回頭做原本的案子,所以很多建案都延後交工。」周宜城說。
全台房市火熱,建案百花齊放,沒想到卻遇上缺工潮,讓建商有苦難言。
市場供需一旦失衡,經濟學裡頭那隻「看不見的手」將撥動價格,有些工人的工資漲幅最高漲超過一倍。「以前像是電焊這類的技術,工錢一天約在3500元左右,現在喊到1萬多元的都有,水泥工從2500元變3500元,綁鋼筋一噸從5000元變8500元,釘模板的一個單位從480元到最高950元,去年漲得特別快,我看今年還會更嚴重。」周宜城一一細數。

建商轉賣地 串聯北中南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成本上升,加上政府去年開始打炒房,建商取得資金難度增加,不少業者已打算轉型,改做土地買賣。
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前)擔心,開發建案的利潤逐漸縮水,市場上轉攻土地買賣的建商會越來越多。
「工人就這麼多,又遇到台積電這類的企業要蓋廠房,平均下來,工人一天薪資已經從2000元漲到4000元,漲了100%,而且原物料、土地也都在漲價,建商的利潤從過去的3年20%,到現在剩10%,等於一年才賺3%的利潤,所以一些小型建商就乾脆把土地賣了,直接轉行去做土地買賣,這實在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狀況,政府應該加以重視。」全國商總主席賴正鎰毫不諱言地說。
台積電趕工建廠,在移工不來的情況下,只好開出營建業難望項背的工作條件搶人。
像是前淡大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辦公室的同棟大樓內,就有建商已開始轉型,他透露:「他們北中南的小型建商還會串聯,有自己的群組,裡面都在分享各自的土地資訊,北部建商有土地,如果南部建商有買方可以幫忙介紹,成交中間再看怎麼分(利潤),有點像是房仲聯賣的概念。」
若產業結構無法改善,未來很可能會出現建商不蓋房子,卻專門炒作土地的亂象。
本刊委託屋比房屋統計,截至今年2月,全台共有13萬8910筆土地在網路待售,較去年同期成長16%,且今年以來也不乏建商出售土地的案例,像是宜蘭在地建商元邦集團旗下怡華實業,出售台南3850坪土地給電機機械大廠易發,麗源建設出售基隆市5000多坪土地給旅遊業者寶得利,博凱開發出售內湖舊宗段土地給老牌建商國揚等等,不難看出當前土地買賣的市場確實活絡。

工人高齡化 斷層問題大

除了轉型專攻土地買賣,一些口袋較深的建商也可能選擇暫不開案,又或者轉為先建後售。「很多建商不敢開案,因為怕房子預售了卻找不到工,一方面又擔心原物料成本、工錢漲太快,賣房子的利潤都被吃掉,乾脆等房子蓋好再開賣。」第一太平戴維斯董座黃瑞楠說。
市場需求暴增、移工進不來、人工成本上升固然都是隱憂,不過,追根究柢起來,台灣工地出現人力斷層才是最大問題。
科技業回流建廠辦,工頭帶領底下工人四處趕工的情況已是常態。
周宜城直言,目前工地裡只有泥作、木作、輕隔間等裝修工程,還可以看到少數年輕人的身影,一些像是綁鋼筋、釘模板的粗重工作,根本找不到新人投入,「夏天搬鋼筋會燙,那是很辛苦的工作,也比較危險,現在都只剩6、70歲的老師傅在做。」
面對缺工問題,在疫情解封之前,甚至疫情過後,要如何替營建業找出解方,主管機關似乎都該動起來了。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