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文化

【時代現場】1996逼近戰爭的記憶 共機繞台和民間軍事學

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解放軍對台灣頻頻施壓,也喚起了台灣人對90年代飛彈危機的記憶。(國防部提供)
習近平執政以來,中國解放軍對台灣頻頻施壓,也喚起了台灣人對90年代飛彈危機的記憶。(國防部提供)
中國解放軍近年愈來愈頻繁的「繞島飛行」,讓台灣人壟罩在愈來愈深的戰爭陰影下,也隱約喚起「戰爭逼近的記憶」—回想1995到99年的台海危機時期,從高階將領到前線土兵,他們對海峽衝突的記憶是什麼?
另一方面,解放軍的步步進逼,也刺激了台灣民間研究者及個別組織重新研究軍事,或提出「另類政策」的契機。他們的思路和主張又是什麼?
解放軍近年愈來愈頻繁的「繞島飛行」,讓台灣人壟罩在愈來愈深的戰爭陰影下。(國防部提供)
「99年『兩國論』時,我在LSD-191(中正軍艦),我們曾經運補先進的防空飛彈(到外島),那時可能是為了躲避中共衛星偵測,要算好時間,讓飛彈趕快出來,從碼頭運進船內。」
熊麒勝搜尋記憶時習慣望向窗外,眼睛盯著遠方,話從口裡一句句慢慢吐出,像是要在一大堆書裡找出一本小冊子。
「我們是小艇母艦,為外島運物資,那時一直出任務幫陸軍補充武器、裝備。我們電訊室一直監聽著動態,經常戰備。」
熊麒勝曾是職業軍人,1996年8月加入海軍,正好在95、96共軍飛彈演習和1999年「特殊國與國關係」二次危機之間。因應解放軍演習,國軍將先進的防空飛彈運往外島部署,熊麒勝努力回憶的個人記憶,是兩岸軍事對峙中的一段重要歷史,或者說,一段重要歷史的一片拼圖。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79
全站看到飽

10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