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
2021.03.11 07:58 臺北時間

【鏡評】福島核災十週年與藻礁公投

日本311核災敲碎了核能神話,10年後的今天回顧起來仍令人渾身狂冒冷汗。(達志影像)
日本311核災敲碎了核能神話,10年後的今天回顧起來仍令人渾身狂冒冷汗。(達志影像)
本週是日本311大地震、福島核災十週年紀念日,台灣則爆發藻礁公投事件,經濟發展、電力穩定及環境保護的衝突抉擇,在春暖花開的3月,突然又成為眾人關注、卻無人能解的複雜課題。
日本311核災敲碎了核能神話,十年後的今天回顧起來仍令人渾身狂冒冷汗。地震引發海嘯、全面斷電、摧毀核能電廠,導致日本瀕臨「滅國危機」,較蘇聯車諾比更為嚴重的核爆陰影,一度威脅日本最精華的首都東京、總數高達五千萬人的家園差點淪為廢墟,號稱專家雲集、官僚治國的日本政府也只能仰賴自衛隊、消防隊用最原始的灑水方式降溫。當年的日本首相菅直人事後公布自己的日記,除了感謝第一線基層人員冒死灑水的精神,也承認最終能夠躲過核爆,純屬幸運。
在福島核災爆發的時刻,日本發現自豪的核能專家、官僚體系突然失能,東京電力公司在第一時間派出發電車,中央政府排除萬難將發電車送到現場,難以置信的是,東電送來的發電車竟因「插座規格不合」「電纜長度不足」的低級錯誤而無法運作,錯失了第一時間;而後一號機爆炸,一個小時後電視新聞已經報導爆炸的畫面,日本首相卻仍渾然不知,無從反應。美國政府眼見日本官僚的無能,自行啟動撤僑計畫。福島核災證明了,分層負責的官僚與號稱無敵的專家,根本無法對抗天災人禍的事實,核能安全只是神話。
即使是十年後的今天,當年熔毀的核燃料還是無法取出,要等到明年才能開始逐步移除,而廣達300多平方公里的災區(相當於1.2個台北市面積),至今仍在輻射陰影中,至於輻射廢水流入土壤、排放海中的爭議,則讓農業與漁業永世難以復原。
台灣算是福島核災的受益者,日本的災難幫助我們確立廢除核電的政策,蔡英文政府全力發展太陽能、離岸風電等再生能源,但是再生能源無法支持我們的經濟體系,還是必須仰賴高耗能、高汙染的燃煤,及相對高價的天然氣來負責供電的穩定。廢核之後的台灣發現,不論是離岸風電、太陽能、天然氣,每一個發電設施的建設,都涉及環保衝擊。設置天然氣接收站的桃園大潭工業區有破壞天然藻礁的疑慮,影響藻礁的面積雖然已經縮小到十分之一,卻還是無法排除「開發VS環保」的衝突。
從福島核災到藻礁公投,「電力」早就已經從單純的菁英專業議題,演變成複雜的社會均衡發展、更進一步升高至哲學層面的全社會辯論,而每一場大大小小的辯論,都受到媒體喧嘩與政黨鬥爭的干擾。這是台灣從初階發展的經濟體,能否升級到一流國家的大考,包括你我在內的每一位公民,有找出解答的智慧嗎?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7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