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專區娛樂

【影評】《一場大火之後》 被燒掉的遮羞布

羅馬尼亞夜店一場大火燒出醫療體系崩壞與國家機器的暗黑操作,紀錄片反映民眾的健忘與民粹,鏗鏘有力卻不流於煽情。(好威映象提供)
羅馬尼亞夜店一場大火燒出醫療體系崩壞與國家機器的暗黑操作,紀錄片反映民眾的健忘與民粹,鏗鏘有力卻不流於煽情。(好威映象提供)
《一場大火之後》鏗鏘有力卻不流於煽情,並在本屆奧斯卡同時入圍了最佳國際電影與紀錄長片。
事件始於2015年羅馬尼亞知名夜店一場惡火,造成數十名青年的死亡與上百人受傷。然而更駭人聽聞的是被送進醫院的患者,更多死於院方使用被稀釋的消毒液而遭細菌感染。一家在專業上無關的體育公報竟然成為揭發真相的先鋒,他們採集證據、深入調查,幾乎就是一部《大陰謀》或《驚爆焦點》。挖掘出不只奸商灌水,還包括管理階級的賄賂、醫療體系的墮落,以及政府知情卻無動於衷的腐敗,露出遮羞布下的盤根錯節。
《一場大火之後》(Collective)(好威映象提供)
但影片接著記錄了新上任的衛福部部長。在他試圖改革的過程裡,展示了部門運作的積弊以及落後的根由。然而在政治對手轉移焦點與媒體助攻下,遭民眾撻伐下台的政黨竟然在下一次大選中獲勝。影片雖未出現那種質問死者幹嘛去夜店的恐龍,但民眾的健忘與民粹的可用,卻清晰無比地反映在真實裡。就連揭發弊案的記者也遭到人身威脅的恐嚇。
從開響羅馬尼亞新浪潮第一槍的《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又名:無醫可靠),創作者直視腐敗體制的勇氣,向來與粗樸但堅實的藝術品質相得益彰。《一場大火之後》更令人震撼的是那股似曾相識:政治利益凌駕人道,悲劇提供舞台,不也在世界其他角落接續上演(從黎巴嫩大爆炸到仍束手無策的疫情)?
而另一件令我好奇的是本片聚焦人物看似皆為男性,但挺身而出提供證據的(無論醫生或會計)都是女性,或許這又可以變成另一個故事了。

歡迎加入鏡週刊 會員專區

限時優惠每月$49
全站看到飽

5元可享單篇好文14天
無限瀏覽

已經是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