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1.05.27 05:58 臺北時間

由台灣放眼國際 《波濤最深處》從女詩人角度解構被殖民國家現實

黃明川(左)在最新紀錄片《波濤最深處》中訪問台灣女詩人李元貞(右)。(佳映提供)
黃明川(左)在最新紀錄片《波濤最深處》中訪問台灣女詩人李元貞(右)。(佳映提供)
導演黃明川的最新紀錄片《波濤最深處》,拍攝地點橫跨亞洲4國,以16位女詩人為題材、使用9種語言,從台灣出發與世界連結。原本黃明川有些狂想,希望將觸角伸向南美洲或阿富汗、伊朗、伊拉克,但考量到現實,又把焦點放回亞洲。
《波濤最深處》選擇台灣、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等4個共同經歷過殖民統治的國家,訪問當地具代表性的女詩人,通過詩作,從女性角度看自身所處的歷史、社會、政治環境。黃明川表示,即使範圍從原先的南美洲、伊斯蘭國家縮小為亞洲,同樣很辛苦,因為要讓議題清晰、容易被接受。聚焦在台灣、印度、斯里蘭卡、菲律賓,是因這些國家均受過2、3個國家的殖民統治,歷史背景更複雜。
《波濤最深處》中的台灣撒奇萊雅族女詩人撒韵.武荖以詩作呈現族群認同議題。(佳映提供)
「我從大量閱讀女詩人的作品開始,並請熟悉印度、斯里蘭卡詩壇的印度詩人兼出版編輯碧娜薩卡(Bina Sarkar Ellias)當顧問,一起討論研究。」黃明川選擇的標準是「選詩、不選人」,選出詩作後排列出來,先建立影片大概的骨架。他也指出,獲邀為顧問的碧娜薩卡很有世界觀,曾來過台灣,並在孟買發行一份名為「Gallerie」的刊物,介紹印度以外、第三世界的藝術文化,每期鎖定一個國家。
碧娜薩卡同時協助黃明川與台灣以外地區的受訪詩人聯繫、取得同意。雖然密集聯繫,但黃明川表示,「還是有許多變數,像受訪日期、地點變動,甚至有人原本答應又臨時喊停。也有位印度賤民階層出身的女詩人Pradnya Daya Pawar,她很重要,卻一直延期又延期,後來終於拍成。」
印度詩人兼出版編輯碧娜薩卡(Bina Sarkar Ellias)擔任《波濤最深處》顧問。(佳映提供)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7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