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影視投資IP鋪路 簡莉穎攜手劇場人孵化新故事

【影視IP生力軍5】

文|祁玲
簡莉穎與許哲彬合作多年,他倆於2017年推出的《叛徒馬密可能的回憶錄》,呈現社會大眾對HIV感染者的偏見。 (翻攝自harpersbazaar.com)

由大慕影藝出資製作的《愛在年老色衰前》,是大慕影視內容總監簡莉穎企劃、希望從舞台劇轉化成影視IP的作品。雖然距離目標還有一段路,但導演許哲彬認為,第一回合已經成功,觀眾口碑發酵,年底推出加演場,會吸引更多人看。

許哲彬說:「《愛》劇改編成影集後,觸及的人更多,如果未來在劇場重新演出,可省掉宣傳行銷的力氣,觀眾也會回籠,形成良性循環,是台灣劇場界思考定目劇的概念時,可以參考的模式。」

他認為,劇場的限制小,有許多有趣的可能性,因此這幾年影視圈或其他領域的人都想跟劇場界合作,「我覺得這種關係像相親,我不認識你,但我們就要結婚了。」

不過,這次與大慕影藝合作《愛》劇,一方面他和簡莉穎合作多年,兩人已有默契。且簡莉穎會到大慕任職,是因為創辦人林昱伶看過簡莉穎的舞台劇作品,「所以我們是以自由戀愛的方式在交往,知道彼此在意的是什麼,確認彼此的品味。」

許哲彬表示,劇場的限制小、可能性無窮,《刺殺!團團圓圓之通往權力之路》是他與眾演員集體創作的荒謬劇。(翻攝自thenewslens.com)

許哲彬強調,台灣劇場環境不像國外那麼健全,沒辦法照標準流程來工作,因此可能更適合先談戀愛,了解彼此的喜好之後,才有機會找到合作契機。

簡莉穎目前正與妻子厭世姬共同撰寫職人劇《人選之人—造浪者》,告一段落後將著手寫《愛》劇影集版劇本,屆時王安琪也會參與。簡莉穎期待的是,未來影集若能做出一些成績,可以促使觀眾回流到劇場。

簡莉穎說:「劇場的形式自由,只要一個角色就能說故事,我可以從中先找到有趣的切入點。但如果一開始便想拍以獨白為主題的影視作品,恐怕沒人敢投資,必須是投資人已經熟悉的事物才有可能。」

有了《愛》劇的經驗,簡莉穎對這樣的做法更篤定,未來她打算繼續開發,與另一位表演者共同孵化新故事。

鏡週刊訂閱制上線,讓有價的閱聽成就更多優質文章,並獻上無廣告的閱讀環境,讓您盡情享受15類會員專屬內容,誠摯邀請您 立即加入

更多內容,歡迎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