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1.07.05 05:58 臺北時間

【療傷食堂番外篇】在魚麗長大的人——蘇朝明的故事

在台北就學的蘇朝明,每到週末就會回到魚麗這個家。
在台北就學的蘇朝明,每到週末就會回到魚麗這個家。
見證魚麗來來去去、悲傷歡笑的人,無非是在這裡長大的孩子。
蘇朝明(暱稱「小螃蟹」)是魚麗執行長蘇紋雯的獨子,從小被魚麗餵養,如今是19歲的大學生,身高遠高於魚麗的多數人。他說:「大部分我說要『回家』,都是說回魚麗,我在這邊比在家時間多,除了Ma-ma(蘇紋雯)和Na-na(陶桂槐),韡萱阿姨從我國小就在這了,我回家她都在,可以說是家人吧。」
蘇朝明從小成績優異,卻從不參加晚自習,只為回家吃飯,「每天吃學校營養午餐,晚餐還要再吃,很像吃牢飯,尤其學生外食都不理想,我很期待回家吃晚飯。」他幽默說:「每次得獎,老師請全班吃速食,我都覺得被懲罰了,哈哈。」
魚麗的眾多料理中,他最愛「蝦仁炒蛋」,「首先蝦子不能泡硼砂,要解凍用牙籤挑泥腸,很麻煩,再來雞蛋不能太濕太乾,要剛好油亮,筷子插下去有回彈手感,吃起來有油和蛋的香氣,和蝦子鮮味⋯⋯」他花十多分鐘描述理想做法和味道,儼然是個嚴格的美食家。
魚麗不只供應美食,更是他心靈依靠。蘇朝明說:「我在外受委屈,回家會對Ma-ma或Na-na哭,其實我能對魚麗的大家敞開心房,誰有空,我就找誰批哩啪拉講學校發生的事。」又說:「我們生活在一起,大家都有狀況不好的時候,我如果比較少看到誰,就知道他狀況不好,要給他點時間和空間。有時看我媽跟誰關在會議室會談,等他們開門出來吃飯,就知道又順利度過一次難關了。」
主廚陶桂槐總是默默做事,用料理取代言語。
但有些難關不易度過。一旁的蘇紋雯忍不住說:「(魚麗合夥人兼主廚)陶桂槐這幾年意志消沈,話變更少了。」她那口氣不是抱怨,更像在求救。
2016年,陶桂槐在台東開遊覽車的大哥因心肌梗塞重度昏迷,蘇紋雯第一時間陪陶桂槐趕到加護病房,她說:「當時很像戰場,要面對很多決定,但桂槐打擊太大,沒能力反應,包括(維生)管線何時要撤除?那決定很困難。有一晚,我們沿路從加護病房哭回旅館。我知道她當下正被吞噬,卻不知該怎麼把她拉出來。」
陶桂槐終於開口:「大哥大我很多歲,我們友好卻疏離,但他是有血緣的親人,總覺得家族完整性又缺了一角。」家族的死亡陰影讓她沉到谷底,她沈默一陣子,說:「最後拔管是我的決定。」最難的生死抉擇幾乎將她淹沒。
誰也不知道難關何時能安度;但可以確定的是,有蘇紋雯與魚麗夥伴們的陪伴,讓陶桂槐不再那麼孤單。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8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