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2021.08.15 05:58 臺北時間

【藻礁殺手番外篇】開發保育只能拚個你死我活? 他說其實還有第三條路

吳仁邦長年參與南台灣在地環境運動,近年致力進行河流及森林調查,同時關心空汙問題,對環團運動策略的轉變,深有所感。
吳仁邦長年參與南台灣在地環境運動,近年致力進行河流及森林調查,同時關心空汙問題,對環團運動策略的轉變,深有所感。
藻礁公投引發爭議,對許多人而言,中油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和藻礁形成開發和保育的衝突,最終必有一方必須退讓。但也有長期參與環境運動的環團人士認為,保育和開發,或許並非只能如過去一般對立,仍可能在相互妥協中找到共榮的方法。
「參與NGO21年,過去我也是很不好商量,但是最近這6、7年,有些議題我自己會試著退個半步,或用比較軟性的方式,去跟機關或開發商談,」台灣公民自主發電行動聯盟成員吳仁邦坦言:「我發現不是不能談,一開始大家如果硬碰硬,事就談不下去了。」
從官田水雉保育,到加入台南社大、與地檢署合作檢舉違法工廠及廢棄物傾倒,吳仁邦過去習慣和所謂「開發派」站在對立面。「其實運動策略上,大家一開始就是硬碰硬嘛…美麗灣最後一場環評,就是我跟李根政(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兩個去丟桌子,丟到被警察壓制受傷,在那之前還有反水庫、反國光石化,我們都有參與,可是這八年,覺得很多議題,用那樣的抗爭,有時候不一定就能達陣,像美麗灣,政府就還是硬讓他過。」他感慨地說。而即使「擋下」開發,也不全然是運動使然。「像國光石化,我們都有參與,不算成功,坦白講那就算政治人物為了政治考量,去妥協一些事,我不認為那叫成功。」
在對抗和衝突之外,在與開發者溝通斡旋時,也讓吳仁邦發覺,或許還有第三條路走。「十幾年前我就曾協助廠商不要再排廢棄物或水污染,所以我非常有感,我們處理一些議題的過程,我開始思考,難道我們很多事,都一定還是只能採用抗爭手段嗎?很多抗爭很多時候會變成兩敗俱傷,不一定能妥善解決那個議題,這讓我比較願意冷靜去思考這件事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環境議題較過去更為複雜,也需要跟以往不同的運動策略,好比空汙來源不同,加上飄動快速,需要更全面的治理方案,而非死盯單一汙染來源。「生態環境在沒有人的環境,可以很純粹去談生態保育,但是空污對應到的是國家經濟發展,工業用電、生活用電的需求,很多不同層次的議題很多都融合在 一起,坦白講,真的是非常難處理,」吳仁邦直言:「這幾年我開始意識到,我們都沒辦法單一個面向去看一件事,比如說大家就還是需要有基本的用電,台電對於用電需求、極端氣候的預估也不夠…環團、政府、學界,都要打破一些面向,用更多角度的去看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就把自己先做好,當然要公民參與,但我們也應該回過頭,去跟機關或很多不同層次的人對話,看看這件事是不是有結構性問題,有核心價值的問題,還是有很多公民的意見?」從改善空汙監測系統即時呈現度,到監督河溪整治,吳仁邦近年已開始在部分議題上,爭取到不少改善和調整空間,「有的改變其實也還不錯,把不同意見融合在一起,所以未必不是a就是b」,他笑著說。
更新時間|2023.09.12 20:39 臺北時間

支持鏡週刊

小心意大意義
小額贊助鏡週刊!

每月 $49 元全站看到飽
暢享無廣告閱讀體驗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